[实用新型]一种板卡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2937.6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3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龙;陈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卡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控制器板卡安装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控制器板卡安装的支架。
背景技术
某型控制器为发动机载,振动量级大,而且没有减振措施。控制器主体结构由安装支架、前罩、冷却机匣组成,安装支架需要安装到桶形半封闭机匣内。安装时支架一端通过前罩固定在燃油冷却机匣开口端面(机匣是一端开口的半封闭深桶结构),控制器通过冷却机匣安装到发动机上。核心电路板需要装配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一端通过前罩固定到冷却机匣开口端面,另外一端因机匣内部无安装紧固接口导致板卡支架深入端得不到固定(冷却机匣为筒状薄壁件,只有一端开口,而且较深,无法从内部固定;由于外部为密密麻麻冷却油路,也无法从外部其余五个端面去固定支架),振动时应变大,应力超过强度极限,出现了支架损坏,电信号异常,无法保证控制器各板卡正常工作。同时产品由于安装在发动机上,振动强度大,若仅仅利用刚性联结振动响应很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小振动响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够安装固定板卡、同时又有一定减振效果的板卡安装支架,解决了板卡支架在半封闭深桶形空间难以固定安装的问题,提高航空发动机载控制器板卡支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卡安装支架,其包括板卡固定架以及若干弹簧片组,其中,所述板卡固定架在半封闭深桶形空间内固定安装,一端采用刚性紧固,另一端由弹簧片组弹性支撑,且弹簧片组至少为双层弹簧,其顶部弹簧片与一端开口的半封闭机匣内壁接触。
所述弹簧片组、机匣接触面设置有聚脂膜皱纹纸。
底部弹簧片展开尺寸小于顶部弹簧片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板卡安装支架采取了深入端弹性支承措施,解决了在半封闭深桶形空间内板卡支架的固定安装问题,具有如下优点
1.支架结构简单,可以根据需要装配数块板卡。装配时能通过弹簧片变形快速固定支架,效果明显,同时对支架起到减振保护作用。
2.采用双层板弹簧,增加了强度和刚度,克服了单一弹簧片强度、刚度差的弊端,保证了板卡在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3.支架与机匣内部接触弹簧片表面贴上耐磨材料(聚脂膜皱纹纸),防止金属材料之间(支架与机匣)直接接触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卡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弹簧片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卡安装支架装配示意图,
其中,1-板卡固定架、2-弹簧片组、3-顶部弹簧片、4-底部弹簧片、5-聚脂膜皱纹纸、6-板卡安装支架、7-板卡、8-机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板卡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板卡安装支架包括一个狭长形板卡固定架1以及六组弹簧片组2。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片组采用双层结构,由顶部弹簧片3、底部弹簧片4以及弹簧片表面的聚脂膜皱纹纸5组成。狭长形板卡固定架1右端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机匣开口端面固定。
装配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板卡7安装在板卡安装支架6上,将支架弹簧片组端(左端)从半封闭机匣8开口端装进,然后将支架右端面与半封闭机匣开口端紧固连接。
工作时,弹簧片组与半封闭机匣内壁通过弹性接触连接,工作时顶部弹簧片3与一端开口的机匣内壁接触,通过底部弹簧片4增加顶部弹簧片强度和刚度。克服了单一弹簧片强度、刚度差的弊端。同时因弹簧片材料较硬,利用板弹簧片与燃油冷却机匣之间形变产生的弹性力固定住支架,同时因弹簧片组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滞后小,稳定性好,能对支架起到减振效果。因此既能解决支架在半封闭深桶形空间难以固定安装的问题,又能起到一定的减振效果。另外,通过设置在弹簧片表面的聚脂膜皱纹纸,可以防止弹簧片组与机匣内壁之间的直接金属摩擦,提高产品寿命。
某实施例中,某航空产品使用该支架,能保证产品正常工作,随产品进行了振动耐久考核试验,试验后的分解检查,安装支架完好无损,并通过了发动机载谱的振动耐久考核试验。
上面实施例用于航空发动机板卡安装,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实施例,相关行业也可根据需要替换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2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