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双扭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2874.4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楼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英科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3/00 | 分类号: | F16F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扭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双扭簧。
背景技术
弹簧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是一般机械不可缺少的元件,当其受外力作用时,即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储存了应变能量并随机释出。在弹簧种类中的双扭簧,又称双胞胎扭簧,顾名思义是由两个弹簧体组成,是依靠其扭弹性产生摩擦力以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弹簧。但是现有的双扭簧存在着:结构强度低,扭力小,稳定性差,受力较大时或受力不均衡,容易产生变形,使用时弹簧易脱落,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安置在电镀挂具上的双扭簧[申请号:201220493756.0],包括两个环形圆圈,两个所述环形圆圈的一端通过弓形头部连接,所述环形圆圈的另一端连接呈双折脚型的尾部。所述环形圆圈的半径为6mm,所述弓形头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75°,所述尾部间的距离为12mm。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双扭簧使用时易脱落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结构强度低,扭力小,稳定性差,受力较大时,容易产生变形,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高,使用时不易脱落的新型双扭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双扭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簧体与第二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簧体的中心线与第二簧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的第一簧体靠近第二簧体的一端通过拱形连杆与所述的第二簧体靠近第一簧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簧体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安装杆,所述的第二簧体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杆,且所述的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杆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二安装杆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在上述的新型双扭簧中,所述的第一簧体与第二簧体的尺寸相同,且所述的第一簧体与第二簧体的圈数至少为一圈。
在上述的新型双扭簧中,所述的第一簧体、第二簧体、拱形连杆、第一安装杆与第二安装杆均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均由一根杆状体卷制而成。
在上述的新型双扭簧中,所述的杆状体由钢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新型双扭簧中,所述的第一限位结构为第一安装杆的端部经挤压形成的径向凸出的第一凸部。
在上述的新型双扭簧中,所述的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二安装杆的端部经挤压形成的径向凸出的第二凸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双扭簧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强度高,能避免使用时出现弹簧脱落现象,高扭力,稳定性强,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簧体1、第一安装杆11、第一凸部111、第二簧体2、第二安装杆21、第二凸部211、拱形连杆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新型双扭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簧体1与第二簧体2,第一簧体1的中心线与第二簧体2的中心线重合,第一簧体1靠近第二簧体2的一端通过拱形连杆3与第二簧体2靠近第一簧体1的一端相连,第一簧体1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安装杆11,第二簧体2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安装杆21,且第一安装杆11与第二安装杆21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一安装杆11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在第二安装杆21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簧体1与第二簧体2的尺寸相同,且第一簧体1与第二簧体2的圈数至少为一圈。第一簧体1、第二簧体2、拱形连杆3、第一安装杆11与第二安装杆21均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均由一根杆状体卷制而成。杆状体由钢材料制成。第一限位结构为第一安装杆11的端部经挤压形成的径向凸出的第一凸部111。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二安装杆21的端部经挤压形成的径向凸出的第二凸部21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第一簧体1、第一安装杆11、第一凸部111、第二簧体2、第二安装杆21、第二凸部211、拱形连杆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英科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英科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2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度可调式摩托车后减震器
- 下一篇:电梯缓冲器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