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心桨叶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12717.3 | 申请日: | 2013-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5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卢风林;张云波;姜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元基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26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桨叶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反应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卧式反应釜内的空心桨叶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干燥机有采用空心桨叶结构的,但机内腔体不承压,加热方式多采用蒸汽加热。将空心桨叶结构用于反应釜,蒸汽加热的方式不足以满足反应釜对于温度和压力的要求。因为实践中,蒸汽加热釜内温度不超过180℃,压力不超过1Mpa,只适用于低压反应釜。蒸汽加热还需要配置蒸汽锅炉,而锅炉的操作压力比较高,危险性大。
导热油是蒸汽的理想替代传热介质,但是目前却很少用导热油作为空心桨叶结构的传热介质。原因主要在于油路中存气导致油路不畅。如果在油路系统中存有空气,一方面空气能阻止油路流通;另一方面油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还可能会引起爆炸。此外,液体油在流动过程中会选择阻力小的“近路”,从而导致传热不均。最后,空心桨叶内是常压导热油,而桨叶外会承受浆体传递的压力,应当在考虑导热油均匀流动及顺利排气的同时保证其机械强度和支撑作用,克服物料的粘滞力、物料与桨叶间摩擦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心桨叶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热油在空心桨叶内容易出现油路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空心桨叶加热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为进油端,另一端为出油端,所述空心轴上固定有若干空心桨叶,每个所述的空心桨叶均与所述空心轴相连通,所述空心轴内固定有中心隔板,所述中心隔板将所述空心轴的内腔分为热油腔、冷油腔,所述热油腔与所述进油端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的空心桨叶之间以所述中心隔板为中心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的空心桨叶上均开有与所述热油腔相连通的进油孔、与所述冷油腔相连通的出油孔;在所述空心轴内设有若干半圆挡板,相邻两个所述的半圆挡板以所述中心隔板为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空心桨叶内设有多个起导流作用的弧形导流板,还设有多根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出油孔处的弧形导流板上开有用于放气的开孔,所述开孔紧邻所述空心桨叶的外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隔两个所述的空心桨叶设置一个所述的半圆挡板。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端高于所述进油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油端处设有盛油套,所述盛油套的下部开有出油口,所述盛油套的上部开有排气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空心桨叶加热装置的导热油从进油端进入热油腔后,然后通过进油孔进入到空心桨叶内,再通过出油孔进入到冷油腔内,如此往复,而且在半圆挡板的阻挡作用下,导热油整体会以“S”形的固定路线前进,逐渐将空心轴和空心桨叶内的空气排挤出去,保证油路的顺畅。而且设置于空心轴内的中心隔板能够有效地增加空心轴的强度,提高其承压能力。
由于在空心桨叶内设置了多个弧形导流板和支撑管,弧形导流板不仅能够对导热油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导热油按照固定的路线流动,保证将空气完全排除,而且这些弧形导流板和支撑管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加强空心桨叶的承压能力。
由于出油端要高于进油端,从而利用气体自身比重轻的特性使空气比较容易地被排放出去,最终使导热油充满整个空心轴与空心桨叶,使其内部不残留空气。
由于在出油端设置了盛油套,而且盛油套的下部开有出油口,盛油套的上部开有排气孔,能够使油气分离,并使从出油口排出的导热油重新回到循环油路中,提高其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出油端盛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心轴;11-进油端;12-出油端;13-中心隔板;14-热油腔;15-冷油腔;16-半圆挡板;2-空心桨叶;21-进油孔;22-出油孔;23-弧形导流板;24-支撑管;25-开孔;3-盛油套;31-出油口;32-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元基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元基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2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眼位近视矫正镜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水壶加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