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1442.1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浩;张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4N21/4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电路板 安装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PCB板)的安装壳体,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封装智能电视棒的印刷电路板(PCB板)的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产品中,电路板与壳体的安装方式或者采用胶水粘接,或者采用螺丝固定,对于螺丝连接具体是在线路板和外壳开孔,再用螺丝旋紧固定。
尤其对于智能电视棒,智能电视棒英文名为“Android TV dongle”,是一个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 ,带有HDMI接口的,类似U盘形状的产品。将它插入电视的HDMI接口上,普通的电视,就变成了智能电视(类似三星的SMART TV),可以看电影,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等。现有的智能电视棒的安装壳体使用的是三段式拆件方式,两端是塑胶件,中间是五金件,所以装配方式是通过胶水将塑胶件和五金件粘结进行装配,从而将智能电视棒的印刷电路板封装于壳体内。上述胶水粘接的方式,胶水易从合壳缝隙处溢出,需用布擦除,浪费工时。而且,点胶合壳后还需用治具保压静置8小时,时间太长。至于螺丝固定的方式,同样具有操作复杂,工序多,装拆不便,作业成本较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工时少、人工成本低、装配简便的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用于封装智能电视棒的印刷电路板,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两端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印刷电路板两端部的侧边上设有凹槽,所述前壳和后壳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凸块和凹槽形成卡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壳和后壳的两侧边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设有伸长条,所述凸块设于所述伸长条的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后壳的上下壳内端沿朝向所述印刷电路板分别设有上伸长板和下伸长板,所述上伸长板向下设有上伸长条,所述上伸长条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下伸长板向上设有下伸长条,所述下伸长条上设有第三凸块,所述印刷电路板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装配的第二凹槽和与所述第三凸块装配的第三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块和凹槽之间、所述第二凸块和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三凸块和第三凹槽之间分别形成可拆卸的卡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印刷电路板在所述前壳端设有电子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位于前壳和后壳之间的中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壳壳体内侧设有可供所述印刷电路板滑动插入的滑槽,所述中壳两端由所述前壳和后壳夹紧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壳和后壳为塑料壳体,所述中壳为金属壳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壳为铝壳体。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卡槽进行卡扣连接,避免了现有的胶水粘接易造成点胶溢出的缺陷,从而降低了装配工时,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拆卸简便实用,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另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后壳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壳体实施例,尤其用于封装智能电视棒的印刷电路板,如图1、图3,其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1两端的前壳2和后壳3,印刷电路板1两端部的侧边上设有凹槽11和凹槽12作为卡槽,前壳2和后壳3上设有与凹槽11相配合的凸块21和凸块31作为卡扣,凸块21和凹槽11、凸块31和凹槽12均形成卡扣连接,为了后续描述的方便,凸块21和凸块31命名为第一凸块21和第一凸块31,凹槽11和凹槽12分别命名为第一凹槽11和第一凹槽12。
通过凸块和凹槽形成卡扣连接的方式,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中胶水粘接易造成点胶溢出的缺陷,也避免了螺丝连接工序多、操作复杂、拆装不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降低装配工时,减少人工成本,拆装简便,提供了装配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1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集水槽结构
- 下一篇:筛板絮凝池及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