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压力矫直机下模底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764.4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3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平;张永清;周晓明;夏培根;冯权民;周炳坤;许启勇;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0 | 分类号: | B21D3/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313014 浙江省湖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压力 矫直机 下模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钢管压力矫直机的下模底。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中,每天生产大量的管材,其中,大部分管材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矫直问题,斜辊式矫直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斜辊式矫直效果高,对于一般管材都使用斜辊式矫直。但对于一些特殊材质或大直径钢管则无法进行辊式矫直,压力矫直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简单、灵活、经济和可以矫直强度高的材质。专利公开号CN101428308A、公开日为2009.05.13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卧式矫直机,其包括:主机及其辅助设备,所述的主机为卧式结构,其机架为“U”形框架,在机架的一端连接含有支点移动压头的小梁装置,在机架的另一端连接含有主压头的工作缸装置;所述的辅助设备由搬运辊支架、搬运辊、提升托架、旋转托辊、底座组成,并对称地布置在主机的两侧。本发明可将钢管(棒)的弯曲处通过辅助机械将其提升至矫直中心,然后实现主缸水平加载矫直,而具有矫直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用于钢管的压力矫直机的下模底,调整起来十分费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钢管压力矫直机下模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结构简单,调整容易,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管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钢管压力矫直机下模底,包括下模本体、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下端的能够使得所述下模本体在外力作用进行水平移动的移动装置。
申请人发现,目前钢管压力矫直机下模底的移动,每次都需要开行车进行,所以当要调整钢管压力矫直机两个下模的支点距以及钢管最大挠度点对应上模支点以得到压力矫直机较好的三点反弯矫直效果时,必须每次使用起重机吊移两个下模,这样就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钢管生产效率,为此,申请人对下模底进行了改进,在下模体上设置了移动装置,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推动下模体做水平方向的移动,用力小,速度快,调整方便,便于调整两个下模的距离即调整矫直钢管的支点距,以得到更好的钢管三点反弯矫直效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模本体上的支架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本体和所述移动装置之间设有弹性连接装置,所述下模本体通过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实现和所述移动装置之间的弹性连接,且当所述下模本体作用在所述弹性连接装置上之后,所述弹性连接装置的可压缩量大于所述下模本体最低点和所述滚轮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值。
下模本体增设移动装置之后,其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为了便于移动装置移动,在移动装置下面一般都设有和滚轮相配合的导轨,保证滚轮移动的时候不发生偏移,但是,如果下模本体和滚轮之间是刚性连接的,在矫直时候的压力就要作用在滚轮上,而这个巨大的压力,是滚轮难以长时间承受的,而且,在滚轮受力的时候,其容易发生位置滑动,造成调整好的位置发生偏移,为此,我们在移动装置和下模本体之间设置弹性连接装置,在正常情况下,下模本体和导轨之间是有间隙的,从而保证下模体的正常移动,而当位置调整完毕,需要矫直的时候,在压力的作用下,弹性连接装置受压收缩,下模本体和导轨相接触,此时滚轮不受力,还可以避免滚轮的滑动,可谓一路两得。
作为优选,弹性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上的导向杆及套装在所述导向杆上且受到所述下模本体压力的压缩弹簧,所述导向杆上端插接在所述下模本体的导向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上端设有伸出所述导向孔的连接螺柱,所述连接螺柱螺接有调节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孔中设有和所述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钢套。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本体下表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当所述下模本体作用在所述压缩弹簧上之后,所述压缩弹簧的可压缩量为3-5mm。
压缩弹簧的可压缩量如果太大,则在受到压力收缩的时候,容易造成下模本体发生偏移,如果可压缩量过小,则会造成下模本体未受压的时候就和地面或导轨接触,造成移动困难,上述可压缩量,是本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的最佳值。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装置数量为四个,设置在所述下模本体四个角上,且四个所述移动装置的两组对角线的交点位于所述下模本体重心轴线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