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0317.9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6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毓灵;杨洁;姜格宁;夏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手术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中的负压吸引器,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负压吸引器是医生常用的医疗器具,它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冲洗液等,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但是现有的手术负压吸引器功能单一,仅仅能起到引流作用,且普通吸引器在术中处于持续负压吸引,极有可能吸入正常人体组织,导致正常组织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负压吸引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该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不仅具有引流功能,还具备电凝功能和注液、注药功能,且引流管的吸力可调,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包括引流管和负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由一管体外围包覆有橡胶套但两端裸露的金属管构成,所述引流管的尾端连接负压源,所述引流管的一侧管壁上还设置有一辅助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的前端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小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的前端经过磨砂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通孔的孔径大小与注射器接头的大小相适应。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时实现引流功能,引流管内的负压大小可通过手指堵住辅助通孔调节,操作方便;辅助通孔可以与注射器连接,实现注液、注药功能;当引流管尾端与电凝源连接时,引流管前端可实现电凝,且引流管前端结构磨砂处理,有利于分离组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的实现引流功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的实现注液、注药功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的实现电凝功能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所示,多功能手术负压吸引器包括引流管100和负压源300,还包括电凝源500,引流管100由一管体外围包覆有橡胶套120但两端111、112裸露的金属管110构成,引流管100的一侧管壁上设置有一辅助通孔130,金属管100的前端111管壁上设置有若干小孔111a。引流管100的前端111为弯曲段,前端段与中部直管体所成夹角为:120°~150°,方便插入人体和引流。
参见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实现引流功能时,引流管100的尾端112与负压源300连接,用手指200堵住辅助通孔130,引流管100管内的压强由于负压源300的作用变为负压,将手术中的术液通过引流管100引流到体外。可以通过控制手指200与辅助通孔130的间隙大小达到调节引流管100管内压强大小的目的,从而控制引流管100负压大小及术液的流速,操作方便。正常情况下,辅助通孔130为开启状态,辅助通孔130与吸引器前端111相通,引流管100管内压强与外界压强一样,可防止负压作用吸入正常组织,损伤正常组织。
参见图3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实现注液、注药功能时,辅助通孔130的孔径大小与注射器400接头的大小相适应,注射器400可以通过辅助通孔130注液实现术野局部冲洗,或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操作方便,无需另外插管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当实现这一功能时,需折叠连接于尾端112的负压吸引管,以免注入的冲洗液或药物被负压吸走。
参见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实现电凝功能时,将引流管100的尾端112与电凝源500连接,由于金属管110的导电作用,电凝源500给金属管110通电时,金属管110的前端111对组织产生电凝作用,又由于金属管110除了两端之外的管体都被橡胶套120包覆,防止电凝时损伤正常组织,且金属管110的前端111经过磨砂处理,有利于分离组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03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