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挡杆的弯管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8240.1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4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兵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挡杆 弯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弯管均匀性好的弯管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快。按照模具结构特点的不同,模具可分为平面的冲裁模和具有空间的型腔模。模具一般为单件,小批生产。模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导向装置和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
模具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工作条件要求:1、耐磨性,坯料在模具型腔中塑性变性时,沿型腔表面既流动又滑动,使型腔表面与坯料间产生剧烈的摩擦,从而导致模具因磨损而失效。所以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2、强韧性,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3、疲劳断裂性能,模具工作过程中,在循环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往往导致疲劳断裂。其形式有小能量多次冲击疲劳断裂、拉伸疲劳断裂接触疲劳断裂及弯曲疲劳断裂。模具的疲劳断裂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材料中夹杂物的含量。4、高温性能,当模具的工作温度较高,会使硬度和强度下降,导致模具早期磨损或产生塑性变形而失效。因此,模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回火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工作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5、耐冷热疲劳性能,有些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反复加热和冷却的状态,使型腔表面受拉、压力变应力的作用,引起表面龟裂和剥落,增大摩擦力,阻碍塑性变形,降低了尺寸精度,从而导致模具失效。冷热疲劳是热作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类模具应具有较高的耐冷热疲劳性能。6、耐蚀性,有些模具如塑料模在工作时,由于塑料中存在氯、氟等元素,受热后分解析出氯化氢、氟化氢等强侵蚀性气体,侵蚀模具型腔表面,加大其表面粗糙度,加剧磨损失效。由于模具工作条件要求高,因此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成为了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开号为CN 202239297U,公开日为2012年05月3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弯管模具,由轮状的模具单元、轴和支架构成,其中,模具单元的边缘具有与管型对应的弧形模槽,模具单元与轴在圆心部转动连接,轴的下部与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单元至少为两个。该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弯管模具其模具单元与轴在圆心部转动连接,模具单元至少为两个,通过将管件放入弧形模槽内由弯管机带动模具进行弯管制作,由于模具单元的边缘形成的弧形模槽结构设计不合理,当管件在进行拉制的过程中管件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制作出的弯管均匀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挡杆的弯管模具,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杆配合弧形槽提供给管件一个横向支撑力,使管件在制作过程中有效贴合弧形槽,从而提高制作出的弯管均匀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挡杆的弯管模具,包括模具头和位于模具头下方的模具座,模具头和模具座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头包括上模件、弧形槽和下模件,所述弧形槽位于上模件和下模件之间,弧形槽分别与上模件和下模件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倒“L”型挡杆,所述模具座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台。
所述弧形槽深度为8-11厘米。
所述转台大小与模具座大小相适配。
使用时,首先将转台与弯管机联接,然后将管件放到弧形槽内,由于模具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倒“L”型挡杆,当弯管机带动转台转动时,挡杆配合弧形槽提供给管件一个横向支撑力,使管件在制作过程中有效贴合弧形槽,从而提高制作出的弯管均匀性,使用相当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239297U,公开日为2012年05月3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由于模具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倒“L”型挡杆,当弯管机带动转台转动时,挡杆配合弧形槽提供给管件一个横向支撑力,使管件在制作过程中有效贴合弧形槽,从而提高制作出的弯管均匀性,使用相当方便。
二、本实用新型,与公开号为CN 202239297U,公开日为2012年05月3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相比,弧形槽深度为8-11厘米,能够使管件更好的贴合在弧形槽内,从而保证制作出的弯管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兵,未经侯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82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集料桶的模具支座
- 下一篇:吸氧鼻饲同步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