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菠萝顶芽挑除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7116.3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生;吴青松;刘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00 | 分类号: | A01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广生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菠萝 顶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工具,具体是一种菠萝顶芽挑除刀。
背景技术
卡因类菠萝品种在栽培工程中,其果实顶芽的生长量较大,则影响到菠萝果实的增大,不利于产量的增加。因此,在菠萝的生产过程中,果农往往采用手工摘除顶芽的方式,在顶芽生长到一定的高度后,通过人手摘除,限制顶芽的顶端生长,使菠萝果实尽可能发育增大,来提高菠萝的产量。虽然手工摘除的方式能满足基本需要,但还是存在以下缺点。
1、费时费工,生产成本高。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一个工人一天最多摘除0.5亩地的菠萝(3500株/亩),而我国菠萝主产区人工费用在100~150元/天·人。
2、摘除时间不好把握。手工摘除菠萝果实顶芽,需要在顶芽生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着手摘除。生长的较短时,不利于手指的抓取;而顶芽生长较长,则已经消耗了菠萝植株的养分,对于菠萝果实的增大则不利。
3、伤口容易感染。手工摘除需在晴天进行,顶芽摘除后,形成一个粗糙的伤口面,遇到阴雨天或者雾天,伤口容易感染病菌。感染病菌后,果实则腐烂,反而影响到菠萝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顶芽挑除效率的菠萝顶芽挑除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菠萝顶芽挑除刀,其特征在于:该菠萝顶芽挑除刀包括刀头、刀杆和手柄,刀杆的两端分别与刀头和手柄固定连接,在刀头上设有刀刃。
所述刀头为舌形状刀头,所述刀刃设在舌形状刀头的外边缘上。
所述刀杆呈“S”状。
所述刀头、刀杆和手柄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手柄为圆形手柄,圆形手柄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在刀头上的锋利刀刃,能够在菠萝果实顶芽尚未发育完全时,将顶芽生长点及时快速挑除,如此能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使用本实用新型挑除后会形成整齐的切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降低伤口感染,提高产量。
经使用后验证,一个熟练工1天可以挑除1.5亩的菠萝顶芽,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生产成本,为果农增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头; 2、刀杆; 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菠萝顶芽挑除刀,包括刀头1、刀杆2和手柄3,刀杆2的两端分别与刀头1和手柄3固定连接,在刀头1上设有刀刃。刀头1、刀杆2和手柄3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寿命长且轻便。
本实施例中,上述刀头1为舌形状刀头,刀刃设在舌形状刀头的外边缘上。
上述刀杆2呈“S”状。如此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杠杆作用,且能是使用人的手部远离菠萝顶芽,避免顶芽刺痛手部。
上述述手柄3为圆形手柄,圆形手柄上设有防滑纹,方便使用者抓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菠萝顶芽挑除时,操作者位于菠萝行间,左右手各持一把菠萝顶芽挑除刀,将刀头插入菠萝顶芽最上端3~4片叶下,在下插的同时,手柄向下压、前推刀具,感觉刀头已经将菠萝顶芽生长点切除,然后轻挑刀头,将切除后的顶芽顶部挑出,完成了菠萝顶芽的挑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7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