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司机座椅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6830.0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1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孙付春;方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07 | 分类号: | B60N2/07;B60N2/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1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司机 座椅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平移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座椅底座,该底座适用于无法灵活移动座椅的机车、叉车及工程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列车投入交通运输中。司机座椅是高速列车机车上的重要装备之一。现有的机车司机座椅功能太过单一,司机驾乘不舒适,易出现疲劳等问题,安全性也欠缺。
专利号为20062003591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车、车辆驾驶座椅底座,该底座是通过在底座的前板和后板之间安装弹簧来实现底座上板的前、后移动,但该功能需借助外力才能实现,所以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机车司机座椅水平移动并自动回复的新型座椅底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车司机座椅底座包括水平移动机构和自动回复机构,水平移动机构由上板、上支撑条、侧板、下板、前板、后板和下支撑条组成,前板和后板的上、下两端及侧板上、下支撑条分别与上板和下板铰接,侧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侧板上、下支撑条铰接,所采用的自动回复机构由前支撑块、下支撑块、弹性伸缩杆、左弹簧和右弹簧组成,前支撑块固定在后板上,下支撑块固定在下板上,弹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前支撑块和下支撑块铰接,左弹簧和右弹簧对称布置于弹性伸缩杆的两侧,其两端分别与上板和下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了便于司机坐姿和站姿的变换,要求底座能够在司机从坐姿变换到站姿时,座椅自动后移和上升,在司机从站姿变换到座姿时,座椅自动前移和下降,在上述过程中要求座椅的上表面始终要保持水平。基于以上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和自动回复机构来实现上述功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所采用的平行四边形机构能够保证移动机构的上边始终与下边平行;所采用的限位回复机构能够保证座椅能自动在坐姿位置和站姿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当司机坐下时,前、后板转动,上板前移,此时左右弹簧拉伸,弹性伸缩杆压缩,可缓冲司机坐下时所产生的冲击,并方便司机驾驶;当司机起身时,弹簧恢复原状,弹性伸缩杆自动伸长,此时底座的上板后移,让出站立空间,方便司机站立操作和离开座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水平移动机构和自动回复机构,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在不借助于外力的情况下使座椅能自动前后移动和复位,从而可有效地克服驾乘的不舒适,疲劳等问题,完善司机驾驶的作业环境和休息空间,同时也能保证司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逃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未画出上板)。
图2为图1的A一A剖视示意图(弹性伸缩杆初始状态)。
图3为弹性伸缩杆被压缩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上板1、上支撑条2、侧板3、下板4、前支撑块5、前板6、下支撑块7、弹性伸缩杆8、后板9、下支撑条10、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组成,上板1和下板4分别与前板6和后板9的上、下端以及上支撑条2、下支撑条10铰接,侧板3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支撑条2和下支撑条10铰接,前支撑块5焊接在前板6上,下支撑块 7焊接在下板4上,弹性伸缩杆8的两端分别与前支撑块5和下支撑块7铰接,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对称安装于弹性伸缩杆8的两侧,其两端分别与上板1和下板4连接。弹性伸缩杆8的行程决定了底座的最大移动距离。上述上板1、上支撑条2、侧板3、下板4、前板6、后板9和下支撑条10构成水平移动机构,左弹簧11、右弹簧12、前支撑块5、下支撑块7和弹性伸缩杆8构成自动回复机构。
当司机坐下时,上板1受到挤压,压力传递到前板6和后板9上,通过前支撑块5推动弹性伸缩杆8长度收缩,并摆动,同时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被拉伸,并将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于弹性伸缩杆8、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中。弹性伸缩杆8、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的受压过程可缓冲司机坐下所产生的冲击,使司机的驾乘更舒适。当司机离开座位时,储存于弹性伸缩杆8、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的弹性势能推动弹性伸缩杆8伸长并反向摆动,左弹簧11和右弹簧12回复,完成座椅的回复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6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