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热平衡的电厂工业供汽流量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6725.7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6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生;吴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张素静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衡 电厂 工业 流量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热平衡的电厂工业供汽流量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及减排的压力加大,提高现在汽轮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电厂机组运行中,电厂工业供汽流量直接与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相关,因此是机组的重要监视参数。通常,电厂工业供汽流量采用直接测量装置并在DCS中计算显示,但由于多数DCS中的流量计算及处理较简单,因此许多电厂的对外工业供汽流量的偏差都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测量方便准确的基于热平衡的电厂工业供汽流量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由传感器单元、与传感器单元相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以及与数据采集单元双向连接的计算及显示单元组成;
所述传感器单元由位于工业汽轮机与减温减压器之间的供汽母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及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减温减压器与用户之间的供汽母管道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管道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组成;
所述各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接数据采集单元的输入端。
所述计算及显示单元为装有流量计算软件的PC机或笔记本电脑。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型号为OM-DAQPRO-5300。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布置在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管道上的流量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以及工业供汽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处理并存储,最终在计算及显示单元中实现数据计算、显示及处理,其解决了电厂机组电厂工业供汽流量的准确实时监视问题,不仅整体结构简单,测量方便,且能为电厂准确计算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提供准确的数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电厂多数DCS系统中电厂工业供汽流量显示偏大的问题,为电厂准确监视机组的运行状态提供了准确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由传感器单元、与传感器单元相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6以及与数据采集单元6双向连接的计算及显示单元7组成;
所述传感器单元由位于工业汽轮机与减温减压器之间的供汽母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1及第一温度传感器2、位于减温减压器与用户之间的供汽母管道上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位于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管道上的第三温度传感器4及流量传感器5组成;
所述各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接数据采集单元6的输入端。
所述计算及显示单元7为装有流量计算软件的PC机或笔记本电脑。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6的型号为OM-DAQPRO-5300。
所述各温度传感器2~4位于安装于管道上的温度测量套管中;所述流量传感器5直接与安装于相应管道上的测量孔板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1通过连接接头与传压管直接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1、三个温度传感器2~4以及流量传感器5的输出端子通过螺栓与数据采集单元6的输入端子紧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6与计算及显示单元7之间通过USB通讯线相连接,通讯协议采用USB 1.1。
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力传感器1、三个温度传感器2~4以及流量传感器5均通过4-20mA的输出信号表示采集的数据信号,传给数据采集单元6,最后通过计算及显示单元7按照公式(1)计算对外工业供汽总流量:
(1)
公式(1)中,Ft为所测量的电厂对外工业供汽总流量,单位t/h;
F为所测量的电厂汽轮机对外工业供汽流量,单位t/h; F3为工业供汽减温减压器的减温水管道中流量,其值由流量传感器5测得,单位t/h;
公式(1)中F的计算公式(2)如下:
(2)
公式(2)中,H1为电厂对外工业供汽焓值,单位kJ/kg;
H2为工业供汽减温器后蒸汽焓值,单位kJ/kg;
H3为工业供汽减温器减温水焓值,单位kJ/kg;
上述介质的焓值均根据国际标准IFC97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3)―(5)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6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构保温一体化复合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瓶充装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