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右四通管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5944.3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臣箭;俞良;潘心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1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右 四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尤其为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排水管道具有噪声大,排水能力小的问题,并且排水系统中立管内流态混乱、气压波动大,横支管水流在立管汇流处形成水舌,以及立管底部具有水塞问题,导致管道内压力不平衡,使上游管道形成负压抽吸,下游出现正压喷溅现象,严重影响排水能力,以及由于排水管道系统中瞬间压力变化大,导致水封破坏,造成有害气体流入室内,造成人体身心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管道具有噪声大,排水能力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其包括中部扩容立管,和连接于所述立管上端的上导流套、连接于立管下端的漏斗状下导流套,和沿所述立管外表面切向向外延伸相贯通连接的第一横支管,以及沿所述立管径向向外延伸相贯通连接的第二横支管,所述下导流套内壁还均匀分布有若干旋流筋。
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优选地所述旋流筋的横截面设为梯形,梯形上底宽为3.0mm,下底宽为4.0mm,且所述旋流筋下底面与所述下导流套内壁呈一定夹角α设置,α为20°~45°,并且当夹角α为30°,所述旋流筋数量为6条时,水流附壁旋流效果更佳,能最大程度减缓立管水流速度,提升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噪音。
所述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为同径管体或异径管体,用以连接等管径或者管径尺寸不同的排水管道,增强了旋流右四通管件的可适用性。
而且,所述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间轴线可为共面,且所述第一横支管、第二横支管间轴线呈90度夹角,结构设置按照实际装配需求匹配设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旋流筋结构设置使得立管水流和横支管汇入水流快速形成附壁旋流,保持管内空气的畅通,消除水舌现象,减缓立管水流速度,大幅度增加立管的排水能力,降低立管水流噪声;旋流排水形态,使得系统通气能力非常好,管内压力波动很小,不会导致水封破坏,具备绿色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旋流右四通管件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旋流右四通管件的俯视图;
图1至图3中,
立管10、上导流套11、下导流套12、第一横支管13、第二横支管14、旋流筋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为,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为一种旋流右四通管件的主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其包括中部扩容立管10,和连接于所述立管10上端的上导流套11、连接于立管10下端的漏斗状下导流套12,和沿所述立管10外表面切向向外延伸相贯通连接的第一横支管13,以及沿所述立管10径向向外延伸相贯通连接的第二横支管14,所述下导流套12内壁均匀分布设有若干旋流筋15。
优选地,所述旋流筋15的横截面设为梯形,梯形上底宽设为3.0mm,下底宽设为4.0mm,且所述旋流筋15的下底面与所述下导流套12的内壁呈一定夹角α设置,α为20°~45°,当α=30°夹角设置且所述旋流筋数量为6条时,实践中证明,此种尺寸规格的旋流筋15对水体导流效果更佳;同时,螺旋筋15设置使得水在管道内旋转下落,中心形成一个通畅的空气柱,也能把横支管流来的水以圆周切线方向导入立管10,减少水流与不规则运动的空气及管壁的碰撞,规范流体流动的方向,同时也避免形成水塞,减少“水锤”影响,减少水流碰撞,从而降低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5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漏补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厨房下水管防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