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络筒机自动捕纱纱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4984.6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帅;张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67/02 | 分类号: | B65H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络筒机 捕纱纱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络筒机纱库,特别是一种自动捕纱纱库,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络筒机普遍采用纱库型换管单元,纱库是其中主要部件之一。每个纱库一般有6个或9个纱管孔位,工作时能储存5个或8个纱管,一般以其中纱管已放出的那个孔位为第一孔位,邻近的预备放出纱管的孔位为第二孔位。在纱库中间还有1个纱库吸嘴,用于将每个纱管的线头吸住。当络筒机上的纱管将纱退绕完毕后,相关机构带动纱库旋过1个纱管孔位,原第二孔位转至第一孔位处放出纱管,原第一孔位空出。络筒工将及时往空出的孔位内添加纱管,具体步骤是先手持纱管找出其线头,拉出一定长度纱线后并置入纱库吸嘴,最后将纱管放入孔位。随着络筒机速度的不断提高,这种纯手工操作效率相对低下。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有技术能将纱管上的线头找出并塞在其头端的内侧,但这种纱管若用在纱库型换管单元的络筒机上,仍需要工人找头并置入纱库吸嘴。因此,研究一种能自动捕捉上述纱管线头的纱库,将一定程度提高纱库型换管单元络筒机的工作效率,并且是实现纱库型换管单元络筒机全自动化生产的前提。
中国专利CN201390571Y与CN200981776Y各公开了一种纱库,主要创新点是加大了纱库容量;中国专利CN201980812U公开了一种防止挂纱的纱库。上述专利均未涉及能自动捕纱的络筒机纱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捕纱纱库,从而实现对纱库特定纱管孔位中纱管的线头的捕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采用自动络筒机常用的纱库作为纱库主体,去除纱库中心的纱库吸嘴,保留圆孔,再用一根倒“J”形吸管穿过圆孔,它在气缸活塞杆的作用下可升降。倒“J”形吸管的圆弧段末端装有捕纱喇叭口,两侧分别安装一片挡板限定其位置,且两挡板平行,使得捕纱喇叭口始终位于纱库特定纱管孔位正上方。原纱库下的底板亦作改进,在其上每个对应的纱库孔位处开了许多透气孔。加装在纱库外侧的微动开关感测到纱库旋转过一个纱管孔位后,触发电路控制气缸向下运动,使得捕纱喇叭口罩在上述特定纱管孔位内纱管的上端,并利用负压吸入线头,实现自动捕纱,完成后气缸带动倒“J”形吸管复位,整个纱库进入下一工作循环。
特别的,上述微动开关的安装位置是纱库主体静止时,微动开关的探测杆伸入纱管孔位的豁口且处在初始状态。
特别的,上述特定纱管孔位为第二纱管孔位。对应的,两片平行挡板装于使喇叭口位于第二纱管孔位正上方的位置。
特别的,上述倒“J”形吸管的圆弧段圆弧形状优选半圆形,其直径是上述纱库的圆孔的圆心与纱管孔位圆心的距离。制作上,倒“J”形吸管优选硬质塑料或金属一体制成。
特别的,捕纱喇叭口优选塑料制成,大端直径略小于纱管孔位直径;其在倒“J”形吸管圆弧段末端的安装方法优选螺纹连接,以保证密封良好和牢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准确可靠地实现对纱库特定纱管孔位内管纱线头的捕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络筒机自动捕纱纱库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络筒机自动捕纱纱库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自动络筒机自动捕纱纱库的底板的结构图。
其中,主要标号所指的部件为:1,纱管;2,纱库主体;2-1,第一纱管孔位;2-2,第二纱管孔位;3,倒“J”形吸管;4,捕纱喇叭口; 5,微动开关;5-1,微动开关探测杆;6,底板;7,气缸;8,吸气软管;9,圆孔;10-1、10-2,平行挡板;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4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