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整的把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4946.0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关希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艺真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整 把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式可随意调整高度的把手装置,其属性可归类为一种在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时使用的辅助性把手。
背景技术
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等交通工具,车厢内提供予站立乘客的扶手,除了数量不敷之外,其设计实难以面面俱全,固此只能以一般平均身高而设定,对于孩童或身高不够的乘客而言,举臂握住横杆或悬吊的扶手过久就会出现不舒适的感觉,也就是身高和手臂长度不等的乘客会遇到各种不便和举臂会容易疲乏的问题。而目前在相关领域中还没有出现与本设计理念接近的创新,基于上述所探讨的问题所致,本设计的启发点就落定于一款可瞬间悬挂和移除且操作便捷的把手装置,令搭乘公共交通的乘客获得额外辅助、同时能提高手握与举臂的舒适感。
发明内容
在此处键入发明内容描述段落本实用新型由五个主配件形成组合,其中包括主把手杆(1)﹑副把手杆(2)﹑挂钩杆(3)﹑挂钩(4)和尼龙绳(6),其基本设计具备了两个方案,就是尼龙绳(6)的穿引方式有异而其它部分完全相同。
防滑套管(5)是套在挂钩(4)弯曲的部分(如图4-1和图12所示),其作用顾名思义为防止装置悬挂时在挂杆上滑动(如图9-2所示),挂钩(4)是穿过挂钩杆(3)而悬挂起装置的整体(如图5-1和图7-1所示); 尼龙绳一端固定在挂钩杆(3)底部,而另外一端是穿过副把手杆(2)的开孔(9)然后被固定住(如图5-2和图7-2所示);图5-2显示本装置的第一方案是以尼龙绳(6)穿过主把手杆(1)的离心偏左的开孔(9),然后从主把手杆(1)的左端穿出;图7-2显示本装置采用了两条尼龙绳(6)的第二方案,两条尼龙绳(6)先左右分开,然后相对穿过主把手杆(1),再从左右两端伸出,以固定圈(7)上下套住两条尼龙绳(6),固定圈(7)主要的作用是把两条尼龙绳(6)靠拢起来。
本装置具备三重安全措施,就是主把手杆(1)的高度和位置被调整后,可以防止主把手杆(1)上下移动的措施。第一重是用拇指握住主把手杆(1)下方的尼龙绳(6),如此主把手杆(1)是不会往上或下方滑动的(如图9-1和图9-2所示); 第二重是只要拉紧副把手杆(2),主把手杆(1)也是不能上下移动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三重是把将副把手杆(2)的一端插进主把手杆(1)的一端(如图13-1和图13-2所示),在此情形下主把手杆(1)也是被锁住的。延长杆(8)的长度定为30厘米,属选择性提供予孩童或身高不够的乘客用以悬挂本装置,一般的乘客也可以利用到,就是当周围都站立了乘客,此时就可在有距离之下来绕道和遥控悬挂。
本创新还具备了另外两项功能,第一就是反向平衡,当地铁尤其是公交车速度较快或转弯之时,乘客会承受摇摆和较大的离心力而站不稳,本设置的使用者只需要一手紧握把手杆(1),另外一手握住副把手杆(2),从两边以180°反方向拉紧(如图10和图11所示),乘客的身体就可以获得缓冲和平衡,就有如平常转弯时左右手分别握住两个分开的扶手一样,但在乘客拥挤之际空出的扶手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是倘若本装置可以挂在横杆上,那就可利用副把手杆(2)来充当临时悬挂随身的物品以自我舒松(如图14-1和图14-2所示)。
附图说明
图1-1为主把手杆(1)的正面示意图,开孔(9)是开在离心靠左边;
图1-2为主把手杆(1)的侧面示意图;
图2-1为副把手杆(2)的正面示意图,开孔(9)是开在正中部分;
图2-2为副把手杆(2)的侧面示意图;
图3-1为挂钩杆(3)的正面示意图,两个开孔(9)是180°对开的;
图3-2为挂钩杆(3)的侧面示意图;
图4-1为挂钩(4)套上防滑套管(5)的示意图;
图4-2为尼龙绳(6)的示意图;
图4-3为固定圈(7)的正面示意图;
图4-4为固定圈(7)的透视图;
图5-1为本装置方案(一)整体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5-2为图5-1的透视图;
图6为本装置方案(一)主把手杆(1)的高度被调至低位置的示意图;
图7-1为本装置方案(二)两条尼龙绳(6)被交叉穿引的示意图;
图7-2为图7-1的透视图;
图8为本装置方案(二)主把手杆(1)的高度被调至低位置的示意图;
图9-1显示使用本装置方案(一),大拇指压住尼龙绳(6)的示意图;
图9-2显示使用本装置方案(二),大拇指压住尼龙绳(6)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方案(1)的装置使用双手作反向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艺真,未经陈艺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4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