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204145.4 | 申请日: | 2013-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树;高明霞;耿英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58 | 分类号: | A61B17/58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万向 撑开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骨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目前临床上处理骨折病人时需要2到4名医护人员对病人的骨折处进行牵拉,拉开以后才能进行复位,复位时需要不停地调整骨折处的方位,主刀医生和助手之间需要进行很多的交流,这样不但影响了手术的速度,而且在遇到骨折端呈斜面或者粉碎性骨折病人的时候,复位非常困难,有时候需要牵拉着固定钢板进行复位,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风险还特别的高,一旦复位效果不好,还得重新进行复位,给患者造成极大地身心伤害,还容易激化医护矛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远端基座和近端基座上设置撑开器和旋转器来达到对骨折病人牵拉复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包括远端基座、近端基座、钢针、撑开器和旋转器,远端基座和近端基座的结构相同,由棱体构成,棱体为中空结构,棱体沿底面中线分为两块,两块的一端由旋转轴相连接,两块的另一端上各设有槽,两端上的槽相吻合,在所述两块的同一底面上设有钢针;在远端基座带有钢针的面上设有旋转器,在远端基座的另一面设有滑块,滑块与撑开器的一端相连接,撑开器的另一端与近端基座不带钢针的一面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的槽分为凹槽和凸槽,凹槽和凸槽分别设于所述两块的端头上,端头上各设有一个锁扣。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的钢针由设在基座一面上的固定片进行固定,固定片的一端设有固定螺丝,另一端设有紧固螺丝。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旋转器设在远端基座带有钢针一面的任一角上,旋转器由手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底盘、动力柱和下底盘组成,第二连接杆穿过远端基座,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上底盘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上设有手柄,上底盘通过两根动力柱与下底盘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滑块由两块相同的半圆形结构组成,滑块的外面上设有齿,滑块的面上设有两个螺丝孔,所述的齿与旋转器上的动力柱相吻合;两个半圆形滑块通过设在远端基座上的卡槽固定在远端基座上。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撑开器由撑开器内芯、撑开器外管、撑开器内管和连接管组成,连接管的一端与滑块上的螺丝孔相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撑开器内管相连接,撑开器内管的侧面上设有齿,撑开器内管及齿插入到撑开器外管中。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撑开器内芯由手柄、第三连接杆、上底盘、下底盘、动力柱组成,上底盘和下底盘卡在撑开器外管的外侧,第三连接杆一端通过螺栓与上底盘相连接,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与第三连接杆为活动连接,上底盘和下底盘间设有两个动力柱,动力柱与撑开器内管上的齿相吻合。
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所述撑开器外管上设有制动孔,制动孔置于撑开器内芯的上底盘周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万向撑开接骨器,包括远端基座、近端基座、钢针、撑开器和旋转器,通过在远端基座和近端基座上设置撑开器和旋转器来达到对骨折病人牵拉复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极强,节省了人力,使医护人员能很轻松的完成手术,同时简化了操作步骤,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增加了对骨折断面的稳定性,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解决了实际出现的复位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远端基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远端基座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与卡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撑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撑开器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扣;2、凹槽;3、近端基座;4、钢针;5、撑开器外管;6、撑开器内芯;7、制动孔;8、凸槽;9、旋转器;10、远端基座;11、紧固螺丝;12、固定片;13、固定螺丝;14、旋转轴;15、卡槽;16、齿;17、螺丝孔;18、旋转器地盘;19、滑块;20、手柄;21、连接管;22、撑开器内管;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上底盘;26、动力柱;27、下底盘;28、第三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4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开关和亮度自动调节的台灯
- 下一篇:一种高压脉冲发生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