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3911.5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沈广富;于天仲;吴小树;王朝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0 | 分类号: | B08B1/00;B66C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立;姚姣阳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面 钢丝绳 油脂 擦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具体的说是用于擦除桥式起重机普通光面钢丝绳油脂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厂生产的钢板下线时尚有200-300℃的余温,辐射到钢丝绳和车架处有55-60℃。钢丝绳的油脂在温度烘烤和承受拉力下,从绳内析出,形成油珠附在钢丝绳表面。行车操作时的振动,夹具的晃动等,油珠溅到钢板表面,对钢板表面造成质量异议,同时也对钢板下一步的热处理造成影响,以前所采用的人工擦拭钢丝绳的方法只能每隔一段时间操作一次,而不能连续擦拭,所以钢丝绳的油脂仍会溅落到钢板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可以消除钢丝绳油脂溅落的问题,提高钢板表面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由吊钩组擦油装置和卷筒组擦油装置组成,所述吊钩组擦油装置包括第一支座、支架、吊钩组吸油辊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分别安装在吊钩组的左右两侧,所述吊钩组吸油辊两端的转轴经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二支座安装在吊钩组侧面护罩上,所述支架与第二支座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所述卷筒组擦油装置包括钢板支架、第一支撑钢板、第二支撑钢板和卷筒组吸油辊,所述第一支撑钢板经所述钢板支架安装在车架上,所述第一支撑钢板与第二支撑钢板通过套压缩弹簧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钢板两侧设有带槽加固槽钢,在所述加固槽钢之间安装贴近卷筒组的所述卷筒组吸油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所述支架与第一支座之间经螺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的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所述吊钩组吸油辊和卷筒组吸油辊为穿入橡胶辊或卷绕吸油毡的固定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弹簧拉伸或挤压吸油辊,杜绝了钢丝绳上油脂的溅落,避免了油脂的滴落对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工作效率高,简单快捷,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吊钩组擦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卷筒组擦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面钢丝绳油脂擦除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由吊钩组擦油装置和卷筒组擦油装置组成,吊钩组擦油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支架2、吊钩组吸油辊3和第二支座4,支架2与第一支座1之间经螺栓活动连接,第一支座1分别安装在吊钩组的左右两侧,吊钩组吸油辊两端的转轴5经支架2安装在第一支座1上,第二支座4安装在吊钩组侧面护罩上,支架与第二支座之间通过拉伸弹簧6连接;卷筒组擦油装置包括钢板支架7、第一支撑钢板8、第二支撑钢板9和卷筒组吸油辊10,第一支撑钢板经钢板支架7安装在车架13上,第一支撑钢板与第二支撑钢板通过套压缩弹簧螺栓11连接,在第二支撑钢板两侧设有带槽加固槽钢12,在加固槽钢12之间安装贴近卷筒组的卷筒组吸油辊10。
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如下:在吊钩组的护罩上焊接两个60×50mm带有孔φ12的第一支座,位于护罩宽度的两端。用角钢制作2个带孔φ27和φ12支架,用螺栓M10与第一支座活动连接;再用圆钢加工两端设螺栓M24长度为400mm的转动固定轴,穿入角钢制作的支架φ27孔内,两端用双螺栓锁固。在转动固定轴上穿入带孔φ27的橡胶辊,并靠在钢丝绳上。吊钩组侧面护罩各焊接2块60×50mm带有孔φ12的第二支座,用拉伸弹簧φ5×150将支架和第二支座连接,这样既能保证辊子靠在钢丝绳上,又能消除钢丝绳斜拉的距离。在起重机的小车架上焊接钢板支架,支架上端焊接第一支撑钢板,用套压缩弹簧螺栓与第二支撑钢板连接,在第二支撑钢板上焊接两个10#带槽加固槽钢,中间装有支撑滚轮的轴卡在槽内,在轴的两端套上橡胶辊,轴端用双螺帽锁紧。支撑滚轮在滚筒组转动时可起到支撑和传动的效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3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管电加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静脉输液管避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