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3881.8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群英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流体热交换的流体分配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换热器由若干个换热支路组成,流体通常经过主管分流至各支路中,目前,市场上的流体分配器的流体流动方向与各支路换热单元流体流动方向成直角,依靠压差和紊流分配到各换热单元中,由于流体存在惯性,使流动的流体在流体分配器各出口处形成压力不均匀,导致各支路的流体流量不均,一部分支路的流体供应过度,一部分支路的流体供应不足,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的效率都下降,所以将流体均匀分配到换热器各换热单元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1504230A公开一种分液器,其包括一主管管体,在主管一侧面沿纵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数个圆孔,数个支管与数个圆孔一一对应连接在主管上,插入主管管体内部的支管的端口处为斜切口,端口处的斜切口短的一面位于冷媒气液两相流的来流下方,长的一面位于冷媒气液两相流的来流上方。这种方式通过斜切口长的一面将气液两相流进行引流,相对直切口形式流动相对顺畅,但是,该分液器还是不能充分分割并引流流体,分流均匀性仍然较低;另外,由于其通过一个与流体流动方向垂直设置的直面将流体进行阻隔使流体改变方向进入到支管中,流体的压力损失较大,使得流体在支管端部产生涡流,能量损失较大,导致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用于换热器的分配器分流不均,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将气液两相流分布得较为均匀、压力损失较低,换热效率高的流体分配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体分配器,设置于流体主管内,其包括,与流体主管形状适配的分配管体,所述分配管体的管壁上成型有分流槽,所述分配管体的末端设置封板;设置于分配管体内部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入流板和出流板连接而成,所述入流板的板面沿所述分配管体的入口方向延伸,以使流体经所述导流板的引导后流向所述分流槽;所述出流板的板面沿所述分流槽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分配管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入流板呈阶梯排列且相邻所述入流板之间的部分在分配管体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大致相等,沿所述分配管体入口到末端,所述入流板与所述分流槽之间的距离递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致相等是指,相邻所述入流板之间的部分在分配管体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相差不超过5%。
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入流板和出流板的夹角在80-120度之间。
所述入流板与所述出流板之间通过一个圆弧板过渡。
沿所述分配管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出流板之间等距排列。
所述导流板沿流体入流方向上成型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导流板分割成若干个导流区,相邻导流区的所述出流板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分配管体的入口侧沿所述分配管体的横截面方向上设置均流板,所述均流板上成型若干个均流槽,所述均流槽宽度相等,相邻均流槽之间的长度相差低于25%。
所述均流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入流板板面的方向垂直。
接近所述出流板侧的所述分流槽的槽口小于接近所述入流板侧的所述分流槽槽口。
所述分流槽为沿所述分配管体长度方向连续的锯齿形槽,相邻锯齿的间距与相邻所述出流板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锯齿形槽是指沿所述分配管体长度方向上若干个连续排列、槽口形状为梯形的槽。
所述分配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流板适配的槽口,所述导流板插入所述槽口内并与所述分配管体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分配管内腔沿分配管体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导流板,沿所述分配管体的长度方向上出流板之间等距排列,入流板呈阶梯排列且相邻入流板的间距相等;沿分配管体的入口到末端,入流板与分流槽之间的距离递增。这种设置方式使流体分配器主管内腔流动的流体分层沿各导流板方向流动并流入各支路,使得气液两相流的流动通畅,并且,入流板呈阶梯排布,从入口端进入后流体的分配较为均匀,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分配管来说,分流到支管的流体均匀性好,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减少了流体在主管中产生的涡流,并降低了噪音,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由于入流板与流体流动方向平行,入流板与出流板之间通过一个圆弧板过渡,流体受到的阻力较小,流体的压头损失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群英,未经陆群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3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内径靠表的安装夹具装置
- 下一篇:油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