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关自动转换开关的出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2105.6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9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根;丁铁勇;尚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02 | 分类号: | H01H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李美立 |
地址: | 20004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关 自动 转换开关 出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出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出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中,往往采用单种出线方式,例如如图1所示的新一代的PC级自动转换开关的出线方式,将备用接线端与负载接线端在壳体的同侧出线,而将常用接线端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单独出线,主要目的是考虑到常用电源经常使用,而备用电源使用频率较少;
又如CB级自动转换开关,由于采用两个塑壳断路器或两个微型断路器拼装而成,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在同一侧出线,负载在另一侧出线;由于两种自动转换开关的结构均具有固定性,无法实现出线方式的灵活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单种出线结构存在的技术问题,在现有单种出线方式的基础上,不改变自动转换开关的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出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有关自动转换开关的出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负载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常用接线端,所述壳体该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备用接线端,所述壳体另一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与备用接线端对称的负载接线端,所述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负载接线端上均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分别对应壳体上的常用接线、备用接线及负载接线的出线口。
所述常用接线端采用半口字型,所述备用接线端与负载接线端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板型结构。
一种有关自动转换开关的出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负载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一侧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常用接线端,所述壳体该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负载接线端,所述壳体另一侧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与常用接线端对称的备用接线端,所述壳体该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负载接线端对称的第二负载接线端,所述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第一、第二负载接线端上均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分别对应壳体上的常用接线、备用接线及第一、第二负载接线的出线口。
所述常用接线端与备用接线端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半口字型,所述第一负载接线端与第二负载接线端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板型结构。
所述的壳体为凸字形结构。
所述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负载接线端通过壳体内设的对应安装插槽与壳体侧壁呈插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出线装置,在原有单种出线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为两种出线方式:其一,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在同一侧出线,而负载在另一侧出线;其二,常用电源与常用负载在同一侧出线,备用电源与备用负载在另一侧出线。在不更改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可根据各种客户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出线方式,机构紧凑、合理。
其次,常用接线端、备用接线端及负载接线端与壳体侧壁利用安装插槽进行连接或拆卸,因此配合接线端形状的变更,在进行结构间的变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为现有技术中的出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出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出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常用接线端 2.备用接线端3.负载接线端 4.接线孔5.出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清楚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出线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1)壳体,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壳体如图2所示,为凸字形结构;
(2)接线组件,包括常用接线端1、备用接线端2及负载接线端3,均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常用接线端1采用半口字型,备用接线端2与负载接线端3采用形状大小相同的板型结构。
(3)连接组件采用安装插槽;
将上述部件按图2所示的结构进行组装,具体的说,在壳体一侧的上部内侧壁上设有常用接线端1,在壳体该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备用接线端2,在壳体另一侧的下部内侧壁上设有与备用接线端2对称的负载接线端3,所述常用接线端1、备用接线端2及负载接线端3上均设有接线孔4,用以常用接线、备用接线及负载接线的穿插,所述的接线孔4分别对应壳体上的常用接线、备用接线及负载接线的出线口5,即完成出线装置的组装。
所述常用接线端1、备用接线端2及负载接线端3通过壳体内设的对应安装插槽与壳体侧壁呈插入式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出线装置,包括以下部件:
(1)壳体,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壳体如图3所示,为凸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2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