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泄压阀及动力电池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1888.6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8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坤;邓平华;王鹏;耿继斌;吴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刘春成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压阀 动力电池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压阀及动力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作为电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等,这为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等需要使用具有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一般在电池顶盖上安装一个泄压阀。当电池由于不当充电、短路或暴露于高温等恶劣环境中而发生意外时,高能量的电池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并且温度急剧升高,气体冲开泄压阀以达到泄压的目的,泄压阀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由于电池正常使用或者在电池制造过程中,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气体产生,通常会形成0.2MPa以内的气压。如果泄压阀在0.2MPa以内过早的破裂,则对电池的生产工艺及使用条件将有过多的限制条件甚至没办法正常生产或者正常使用。如果泄压阀爆破压力过大,排气泄压太晚,则会引起电池爆炸。
现有技术中有些电池顶盖上安装有泄压阀,通常都是冲压加工成型,基于现有业界的加工能力,泄压阀本身的爆破压力上下限差在0.3MPa以内。但是与壳体组装成电池后,由于电池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的产气,造成电池内部气压增加,从而导致壳体膨胀产生一个力施加在顶盖上,这个力再传递给泄压阀。也就是说泄压阀除了受到垂直于泄压阀体方向的气压外,在平行于顶盖的方向也会受到由于壳体变形产生的拉伸力,如果这个拉伸力太大,则会大大降低泄压阀位置处的强度,从而导致泄压阀的爆破压力大大降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由于要尽最大可能的增加容量密度,因此壳体与顶盖壁厚越来越薄,造成强度越来越差,上述泄压阀爆破压力降低的情况发生的机率就更大。如果原本设计要求的泄压阀爆破压力为0.4~0.7MPa,由于上述拉伸力的原因,会导致泄压阀爆破压力整体下降0.2~0.4MPa,则在生产或正常使用过程中就极有可能导致泄压阀破裂。同时也不希望将泄压阀爆破压力的上限提高,因为这样将大大增加泄压阀在滥用环境下不能及时爆破泄压的风险,导致电池起火、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压阀及动力电池顶盖,其能使泄压阀体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爆破,防止电池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过早破裂,同时又能在电池内部失控的情况下及时爆破泄压,从而防止起火、爆炸,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泄压阀,其包括:泄压阀体;泄压阀体保护套,具有壁部和中空部,泄压阀体固定连接于壁部的下部且从下方密封中空部,壁部的上部将与顶盖片固定连接,以密封泄压阀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包括:顶盖片,设置有泄压阀孔和注液孔;第一极柱,与顶盖片连接;第二极柱,与顶盖片连接;以及泄压阀,固定设置于泄压阀孔;其中泄压阀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泄压阀中设置的泄压阀体保护套能使泄压阀体稳定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爆破,防止其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过早破裂,同时又能在电池内部失控的情况下及时爆破泄压,从而防止起火、爆炸,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泄压阀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的泄压阀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动力电池顶盖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1的动力电池顶盖的变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泄压阀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的泄压阀的剖视图;
图9是图6的动力电池顶盖组装后的剖视图;
图10图9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泄压阀 123 凹部
11 泄压阀体 124 台阶部
111 刻痕 1241 边缘
1111 外侧缘 13 泄压阀保护贴片
1112 内侧缘 2 顶盖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1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