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1426.4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韩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K3/04 | 分类号: | A63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育 教学 跨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标准跨栏架是固定形式的,体育教学时使用这种固定形式的标准跨栏架,由于学生身高有差异,男女身体素质或弹跳能力等都有差异,容易导致学生训练过程中的摔倒或撞栏,而学生往往会因为摔倒或者撞栏而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影响跨栏教学的质量。
另外,传统的跨栏架在训练使用过程中,经常被碰倒,碰倒后需要人将其扶起恢复原状,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影响了训练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跨栏横杆高度可调,跨栏架不易碰倒的体育教学用跨栏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架,包括两侧的支撑柱和横杆,其中,所述支撑柱由中空的支撑套管和插接在支撑套管内的支撑杆组成,所述支撑套管的上端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套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横杆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活动杆组成,所述活动杆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转动板,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的前端面之间通过合页或弹性钢片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的后端面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
所述支撑底座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地脚螺栓。
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时,根据学生的身高、弹跳能力、性别以及学习时间长短等,对一侧或两侧的活动杆进行调整即可,使用方便;通过将支撑杆向上拉出或向下插回支撑套管,能够调节支撑杆上端的活动杆的高度,实现对跨栏横杆高度的调节;支撑套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四个角部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地脚螺栓,跨栏架不易碰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实施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支撑底座2、支撑套管3、紧固螺栓4、支撑杆5、固定板6、复位弹簧7、合页8、转动板9、活动杆10和刻度线11。其技术方案为:一种体育教学用跨栏架,包括两侧的支撑柱和横杆,其中,支撑柱由中空的支撑套管3和插接在支撑套管3内的支撑杆5组成,支撑套管3的上端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4,支撑套管3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底座2,横杆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活动杆10组成,活动杆10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转动板9,支撑杆5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和活动板9的前端面之间通过上下两片合页8连接,固定板6和活动板9的后端面之间通过上下两条复位弹簧7连接;支撑杆5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1。
横杆由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活动杆10组成,可以对两侧的活动杆10同时进行调节,使左右两侧的活动杆10的高度相同,能够参考需要训练的学生的身高、性别或训练时间长短等情况,进行适当的高度调节,使跨栏横杆的高度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也能够实现对一侧或两侧的活动杆10进行调节,使左右两侧的活动杆10的高度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训练的学生的身高、性别以及训练时间长短等情况,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采用不同的跨栏横杆高度或训练方式,适合于身高不同、性别不同或训练时间长短等情况的两组学生同时进行训练学习,能够使训练更好的适应所有的学生,训练效果更好。
活动杆10的外侧端部设置有转动板9,支撑杆5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6,固定板6和活动板9的前端面之间通过上下两片合页8连接,固定板6和活动板9的后端面之间通过上下两条复位弹簧7连接,当出现撞栏情况时,活动杆10会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向前转动一个角度,然后复位,适当的吸收部分撞击力,减少反作用力,降低学生因撞栏而产生的疼痛感;活动杆10不会掉落,不需要人员将其复位,省事省力,不影响训练的进度和效率。
支撑杆5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1,由于支撑套管3的高度是确定的,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活动杆10的高度,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未经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1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