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0915.8 | 申请日: | 201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韩善灵;于如兴;高远;吴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为了提高乘车者乘坐时的舒适性以及保证乘车者乘坐时的安全性而设置的装置。汽车座椅头枕除了为乘车者增添舒适度之外,其主要功能是为乘车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当汽车发生追尾碰撞时,乘车者的上身和头部会先后向后移动,这便使得乘车者上身移动量与头部移动量之间产生差异,从而产生对颈部的伤害。应用主动式头枕成为减少颈部损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在追尾发生后的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向前和向上移动座椅头枕来减小头枕与头部的距离,进而减轻颈部的损伤。但现有的主动头枕一般使用背部触发联动机构,这会使头枕在碰撞时因乘车者重复挤压触发机构而前后重复运动,对颈部造成二次伤害。并且一些主动头枕价格比较昂贵,多为一次性用品,即产生作用后需要进行替换或者维修才能再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背景存在的不足,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的背部触发非联动主动头枕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装置内容简述:整个装置由头枕1,座椅骨架2,滑轴3,转动挂钩4,支架5,下支撑板6,触发弹片7,弹簧8,上支撑板9,头枕支撑杆10,滑轨11,螺栓12,滑轴端盖13,销轴14,U型连接件15,导套16组成。所述座椅骨架2上端对称设置有大于头枕支撑杆10直径的导套16;所述滑轴3设有滑轴孔31和凹槽32。头枕支撑杆10分别与头枕1、滑轴孔31紧固连接,并且可以沿导套16滑动,所述支架5、下支撑板6、触发弹片7和上支撑板9分别焊接在座椅骨架2上,起支撑作用。滑轴3两端连接有滑轴端盖13且嵌套在滑轨11中,在上支撑板9上对称设置弹簧8并分别与滑轴端盖13相连,滑轴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沿滑轨11滑动,所述滑轨11为弧形结构,通过螺栓12固定在上支撑板9上。转动挂钩4设有通孔41,通孔41与支架5相配合,并可以绕支架5转动,转动挂钩4通过销轴14与U型连接件15铰链连接。在未触发阶段,转动挂钩4上端与凹槽32钩挂连接;当装置触发时,转动挂钩4上端与凹槽32分离。转动挂钩4顶端边缘设置成斜面形状,便于在触发结束后,通过按压头枕1使滑轴3与转动挂钩4恢复至原始连接状态。所述触发弹片7为弓形结构,通过U型连接件15、销轴14与转动挂钩4相连。U型连接件15通过铆接固定在触发弹片7上,并能随着触发弹片7的变形运动而带动转动挂钩4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当发生碰撞时,头枕迅速触发并停留在触发结束后位置,不会因乘车者重复挤压触发机构使得头枕前后重复运动,对颈部造成二次伤害。并且在发挥减轻颈部伤害的功能后,通过按压头枕即可恢复初始状态,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未激发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头枕运动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3为滑轴总成示意图。
图4为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动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触发机构总成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头枕,2-座椅骨架,3-滑轴,31-滑轴孔,32-凹槽,4-转动挂钩,41-通孔,5-支架,6-下支撑板,7-触发弹片,8-弹簧,9-上支撑板,10-头枕支撑杆,11-滑轨,12-螺栓,13-滑轴端盖,14-销轴,15-U型连接件,16-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装置由头枕1,座椅骨架2,滑轴3,转动挂钩4,支架5,下支撑板6,触发弹片7,弹簧8,上支撑板9,头枕支撑杆10,滑轨11,螺栓12,滑轴端盖13,销轴14,U型连接件15,导套16组成。头枕支撑杆10分别与头枕1、滑轴孔31紧固连接,并可以沿导套16滑动,所述支架5、下支撑板6、触发弹片7和上支撑板9分别焊接在座椅骨架2上,起支撑作用。所述滑轨11为弧形结构,通过螺栓12固定在上支撑板9上,滑轴3两端连接有滑轴端盖13,两者连接形成的凹槽嵌套在滑轨11中,在上支撑板9上对称设置弹簧8并分别与滑轴端盖13相连,滑轴在弹簧8的作用下可沿滑轨11滑动。所述触发弹片7为弓形结构,通过U型连接件15、销轴14与转动挂钩4相连。转动挂钩4可以随着触发弹片7的变形运动而绕支架5转动,从而产生与滑轴3的连接与分离。
当主动头枕处于未激发状态时,转动挂钩4上端与凹槽32钩挂连接,滑轴3处于滑轨11的最低端,头枕1处于正常位置与高度,弹簧8处于拉紧状态。当发生追尾碰撞时,人的腰部率先向后挤压触发弹片7,触发弹片7克服弹力向后运动,带动转动挂钩4转动,使得转动挂钩4上端与凹槽32分离。头枕1、头枕支撑杆10和滑轴3连为一体在弹簧8的拉力下沿弧形结构的滑轨11运动,滑轴3向后上方运动,同时导套16的杠杆作用使得头枕1向前上方运动并停留在顶端,实现了缩短乘车者头部与头枕距离的功能,减轻了颈部的损伤,并且不会像联动式主动头枕那样因为乘车者重复挤压触发机构使得头枕前后重复运动,对颈部造成二次伤害。在使用完毕后,通过按压头枕1使滑轴3与转动挂钩4恢复至原始连接状态,实现了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0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拖拉机大倾角翻卸车斗
- 下一篇:一种四轮驱动叉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