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油管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9144.5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1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吴阎松;梁同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8 | 分类号: | E21B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油管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钻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扩底灌注成桩施工的钻孔机内置油管钻杆。
背景技术
随着市政、建筑、铁路、公路、桥梁和基础工程的迅速发展,由于扩底灌注成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桩身材料强度高、单桩承载力大、增加抗拔力、危险系数低、施工周期短和工程造价低等特点,在桩基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扩底灌注成桩钻机使用的钻杆,由于内置液压油管采用悬于钻杆内孔的方式,随着钻掘深度的增加需要加接钻杆时,无法保证其连接方便和快速到位;如果液压油管设置在钻杆外侧,易使钻杆结构复杂、油管磨损严重,且密封性能差,影响钻孔作业效率和操作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扩底钻机钻杆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液压油管快速、方便和准确连接的扩底钻机用内置油管钻杆,有效提高液压油管连接的密封性能和操作方便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内置油管钻杆,由多个单元钻杆组成,各个单元钻杆包括中空钻杆、进油管、回油管、固定圈和挡圈,其中:中空钻杆包括沉孔台阶、环槽、外六角头、内六角插口、位于外六角头下端外壁上的定位条和位于中空钻杆下端外壁上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进油管和回油管上的快速接头、快速接头座、密封座、第一O型圏、第二O型圏、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沿中空钻杆轴向方向、互相平行地布置在其内腔,它们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中空钻杆上端及其下端的沉孔台阶处的固定圈上;所述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分别将进油管和回油管连接到固定圈上;所述固定圈为支架结构,其外端面设有与进油管和回油管相连通和可安放密封座的密封连接座,并使进油管和回油管分别与定位条和定位槽保持一排直线布置;所述挡圈位于固定圈的端面外侧的环槽内;所述密封座安装第一O型圏后以螺纹连接方式分别拧入密封连接座内,所述快速接头和快速接头座均在安装第二O型圏后以螺纹连接方式分别拧入密封座内;所述快速接头上部具有凸出于中空钻杆上端面的插入头,所述快速接头座在下部具有与插入头结合的插孔;所述中空钻杆的外六角头和内六角插口是互配的,在一中空钻杆置于另一中空钻杆之中时,一中空钻杆的定位条能插入另一中空钻杆的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所述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套装于进油管和回油管上,并呈径向对称布置在固定圈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分别为第一进油管套和第一回油管套,并通过其两端将进油管和回油管连接到固定圈以密封固定于密封连接座周围的固定圈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密封连接座是设置在固定圈上的凹坑形成的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分别为第二进油管套和第二回油管套,并通过其将进油管和回油管的顶部一起插入到固定圈内以密封固定于密封连接座和固定圈之间的间隔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密封连接座是设置在位于固定圈内的进油管和回油管中的一座台。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可用不同壁厚的管子截切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套和第一回油管套以及第二进油管套和第二回油管套可用不同壁厚的管子截切制成。
本实用新型内置油管钻杆,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及优点:
1、按照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扩底灌注成桩钻机的中空钻杆加接作业简单方便、快速可靠,有效提高液压油管连接的密封性能。
2、按照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管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并使工作故障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油管钻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 中M向视图;
图4是图1中N向视图;
图5是图1中H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I部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置油管钻杆中进油管套和回油管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 中A向视图;
图9是图7中B向视图;
图10是图7中D部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7中E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9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净化车间用柜式吸尘打磨台
- 下一篇:一种改善硅块磨面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