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白土烘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8827.9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1/00;F26B25/00;F26B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45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烘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白土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白土是用粘土(主要是膨润土)为原料,经过硫酸等活化处理、漂洗、固液分离、烘干、粉磨等工序制成的吸附剂,外观为乳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吸附性能很强,能吸附有色物质、有机物质。在空气中易吸潮,放置过久会降低吸附性能。主要应用于石油催化和矿物油、植物油等脱色。主要质量参数有:活性度、脱色率、游离酸含量等。
目前活性白土烘干系统主要采用转筒烘干机连接进料设备和出料设备。其普遍采用的形式是顺流式干燥,湿物料进入干燥机就与温度较高的干燥介质接触,初期干燥推动力较大,以后随物料温度的升高,干燥介质的温度降低。故适宜对最终含水量(即干燥程度)要求不高的物料。排出的干物料温度较低,便于运输。但从产生粉尘来看,较细的物料容易被气流带走,粉尘量较大。具体来说就是活性白土的湿物料从热风进口进料,待热风和活性白土热交换干燥后到达物料出口。活性白土出口处也就是热风出口处。这样使得活性白土在出口处被带出很多,而且要蒸发活性白土湿物料中的水分,需要在刚进入转筒烘干机时的热风温度较高,既需要大量热量,这样虽能较快的蒸发水分,但这样既不利于环保也不节能。
烘干机为了增加物料均匀分布在转筒截面上的各个部分与干燥介质良好的接触,在筒体内均匀分布了大量的装配焊接结实的扬料板。扬料板是烘干机设备中不可忽视的配件之一,扬料板的设计与分步,直接影响这烘干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活性白土烘干系统的应用的转筒烘干机较为类似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20036850.2)所述的一种转筒卧式烘干机,包括鼓风机、高温沸腾炉、提升机、料仓、变频调速皮带机、下料管、转筒、扬料板、传动系统、除尘系统、引风机、卸料罩、下料器、皮带运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扬料板为“L”形,均匀分布在转筒的外圆筒内壁上,在转筒的内圆筒外壁上还装有二次扬料打散器;传动系统的大、小齿轮均为可换齿轮;所述的除尘系统包括有旋风除尘器、气箱脉冲袋式收尘器二级除尘。所述的高温沸腾炉也可以采用喷煤粉炉、手工操作普通炉。利用“L”形扬料板和二次扬料打散器使物料能均匀打散烘干,同时采用了二级除尘和可换齿轮。这种烘干机具体应用在活性白土烘干系统还需做出改进,其结构过于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减少扬尘且蒸发效率更高的活性白土烘干系统。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措施:
一种活性白土烘干系统,包括热风炉和烘干窑,烘干窑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排料端;所述热风炉置于烘干窑的排料端,在排料端设置有将热风送入烘干窑的鼓风机,或在烘干窑的进料端设置有引风机;使烘干窑中物料传送方向和热风传递方向相反。
为了更好的利用热能,节约能源,使蒸发效率更高,所述的烘干窑包括内部的保温层和外部的外包层。所述的烘干窑为卧式圆柱体,为了热风和物料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蒸发效率,在内壁沿轴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一组扬料板,而且内壁同一横截面上的相邻扬料板与所述烘干窑切线方向的夹角不同。为了使物料缓慢向前推送,便于调节物料在烘干窑中的烘干时间,所述的烘干窑呈倾斜布置,所述进料端高于排料端,倾斜度介于1~10度之间。
为了更加好的控制该系统,所述烘干窑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电机;所述热风炉上设置有进煤电机;所述的进料电机、进煤电机、烘干窑上设置的温度计连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温度计传回信号,调节进料电机和进煤电机的速度,保持所需的热风温度。进一步的,所述的热风炉是往复式炉排燃烧炉。
为了更好的减少扬尘,所述的烘干窑的进料端口设置有锁风螺旋铰刀。所述的烘干窑的进料端设置有粉尘回收装置。所述的粉尘回收装置包括旋风收集器和布袋除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白岳活性白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8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