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带接收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7299.5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瞿荣;张强;张翔;肖建川;卢爱平;丁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接收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有源小型化接收天线。
背景技术
宽带接收天线是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感器网络电磁频谱监测关键技术研究》的应用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接收天线,专项需要研制一种用于频率监测和管理的由电磁频谱监测传感器构成的频管网络,其中明确的一项指标要求为:
系统监测信号频率范围为20MHz~6000MHz
此要求实际上是规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传感器的射频接收通道要达到该频率范围;
2.相应的其接收天线能接收到的频率范围也要达到该频率范围;
3.在该频率范围内对所有接收到的信号在频谱上应该是相对真实的情况反映。
因此为了保证监测的可信度,首先天线在该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响应特性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即要求其在各频段的接收增益差异不能太大;其次作为传感器节点设备,其体积、功耗等方面均不能太大。
常规的宽带天线,尤其是工作于超短波频段,尺寸往往较大;同时为了展宽带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辐射体的外径,因此按照常规方法设计的天线无法适应现目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无线电检测、宽带接收设备等领域的宽带有源小型化接收天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宽带接收天线,包括辐射体,所述辐射体包括振子单元和有源电路,振子单元与有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辐射体还包括匹配网络,振子单元和有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匹配网络连接。
进一步,所述辐射体还包括由聚四氟乙烯板材制成的射频印制板,振子单元、有源电路和匹配网络集成在射频印制板上。
进一步,所述振子单元采用偶极子形式。
进一步,所述辐射体还包括与有源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射频连接器。
进一步,还包括底座和用于保护辐射体的天线罩,所述底座分别与到天线罩和辐射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匹配网络包括阻抗变换器,用于连接振子单元和有源电路。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射频连接器和射频电缆所述第二射频连接器与第一射频连接器通过射频电缆连接,所述第二射频连接器安装在底座上且位于天线罩外。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外部供电接口,所述外部供电接口与有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宽带接收天线工作频率为20MHz到6000MHz。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带接收天线具有频带宽,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对体积有较大限制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能够满足固定站、移动站、便携式等多种使用场合。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辐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意义,1、天线罩 2、辐射体 3、外部供电接口 4、底座 5、第二射频连接器 6、射频电缆 7、第一射频连接器 8、振子单元 9、有源电路 10、匹配网络 11、射频印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宽带接收天线,包括辐射体2,所述辐射体2包括振子单元8和有源电路9,振子单元8与有源电路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辐射体2还包括匹配网络10,匹配网络10分别与振子单元8和有源电路9的信号输入端连,匹配网络10采用阻抗变换器。所述有源电路9主要对接收小信号进行放大。
辐射体2还包括射频印制板11,振子单元8、有源电路9和匹配网络10集成在射频印制板11上,振子单元8与有源电路9一体化设计,能够减少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为了减少损耗,本实施例的射频印制板11采用高频性能较好的聚四氟乙烯板材,其介电常数为2.65,厚度为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华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72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