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6777.0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邦;吴佳仪;杨子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立邦;吴佳仪;杨子郁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潘光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上 交流 直流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尤指能将直流(DC)转换成交流(AC)并兼具交流(AC)输出与直流(DC)输入/输出埠的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移动电源,内部采用的锂电池同一般手机用电池,使用寿命约在1~2年(视使用者使用状况而定),使用年限一到,内部电池无法拆解更换只好整台报废丢弃。全世界约有数亿台,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将会造成地球环保浩劫。
现有的移动电源多为使用USB插槽,并以电压/电流区分,分别供应如手机或只有5V工作电压的平板电脑,然而对于输出电压有更高(5V以上或交流AC电源)需求的使用者而言,大部份既有的移动电源,无法提供较高的电压/电流输出,因此无法应用在工作电压5V以上的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移动式电子设备上。有些市售高阶移动电源虽可提供多种高电压输出,但需要设定或调整直流DC电压,若电压设定错误极可能将机器烧毁,以及要更换该厂家专属的转换接头才能充电,并且需保管商品所提供不同厂家的专属转换接头,其他二线厂家的产品因无专属转换接头而无法使用,在使用上非常不便利。
现有的移动电源主要有如下不足:
(1) 95%市售移动电源都采用内置固定式不可拆卸电池,不环保也不能提供无限电力供应;
(2) 传统移动电源因电池串联充放电管理技术的瓶颈限制,无法提供安全可靠及高性价比的高直流电压(>DC5V)输出,以及无法提供高效能的直流转交流功能;
(3) 笔记本/平板等电脑的DC介面各个规格不同,大多数市售移动电源因电压过低无法提供充电,少数可充电的却是使用复杂又不安全;
(4) 市售移动电源无法提供停电时的AC电源备用电;
(5) 传统能提供AC电源的只有使用铅酸电池的移动电源,笨重不易携带,电池拆换不易,价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既能将直流(DC)转换成交流(AC),还具有交流(AC)输出和直流(DC)输入/输出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其包括有:至少一个电路单元,其具有一个电压转换电路、至少一个交流电输出埠、至少一个直流电输入/输出埠及至少一个耦合埠;以及至少一个充电电池,其耦接于该耦合埠,充电电池的直流电经由耦合埠输出至电路单元后,分成一个第一支路及一个第二支路,第一支路经由电压转换电路,将直流电的电压转换为预定的交流电压,提供输出至交流电输出埠,第二支路经由直流电输入/输出埠提供输出,以便同时分别提供交流电与直流电给至少一个外部电子设备使用,且直流电输入/输出埠并提供连接一个外部直流电源输入,以便提供充电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交流电输出埠及至少一个直流电输入/输出埠,可以提供3C电子产品或其他商品的电力供给,以便满足各族群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其电池组故障或老化可更换,不仅具有多元化与便利性的优点,还兼顾环保资源再利用的绿色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的充电状态示意方块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的放电状态示意方块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的同时充放电状态示意方块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
10 电路单元
11 电压转换电路
12 交流电输出埠
13 直流电输入/输出埠
14 耦合埠
20 壳体
21 开口
30 充电电池
40 外部直流电源
50 外部电子设备
A 第一支路
B 第二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掌上型交流/直流移动电源1,其包括:至少一个电路单元、一个壳体20及至少一个充电电池3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立邦;吴佳仪;杨子郁,未经陈立邦;吴佳仪;杨子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67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式插座
- 下一篇:低功耗过流过压保护集成电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