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部的导流降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6706.0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朝;周家花;史建鹏;方群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2 | 分类号: | B62D3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底部 导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底气动附件,尤其涉及汽车底部的导流降阻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乘用车的设计开发中,除了从对主体造型采用流线型设计来降低整车的风阻之外,还从在汽车车底增加气动附件的角度来减弱汽车车底的湍流,进而降低汽车底部的湍流强度和整车的阻力,以此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气动附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安装位置也是灵活多变的。例如,汽车前舱的下护板、汽车尾部的扰流板、汽车车底的密封板。这些薄而轻的零件其目的都是对汽车底部的气流实施整流作用,以此使得车底的气流更加均匀、稳定,减少涡流的产生,使得流线趋于一致。同时也是通过提高车底气流的速度以减少整车所受的来自车底的静压,进而降低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所受到的气动升力,提高整车的高速行驶时的操稳特性。
但是目前的汽车的前轮轮罩由于没有导流作用,气流从汽车前保险杠下部运动至前轮前缘时,突然失去附着物而直接流入到前轮的轮罩内,在旋转运动车轮作用下气流流态紊乱,增加了车轮所受到的风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对汽车底部的气流运动起到引导作用的导流降阻结构,以降低进入前轮轮罩内的紊乱气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底部的导流降阻结构,包括前轮的轮罩,所述的轮罩前缘与下护板相连、轮罩的后缘与车身底板相连,还包括设置在轮罩前缘下部的导流板。
所述导流板与轮罩为一体结构。
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轮罩前缘与所述下护板之间。
所述导流板的厚度为1mm~2mm。
所述导流板的表面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在前轮的轮罩前缘下部设有导流板,可以使得来自前保险杠和发动机下护板的气流在导流板迎风面提前发生气流分离,对底部的气流运动实施了扰动和整流,延缓了进入前轮轮罩内的时间,降低了前轮所受到的风阻。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降阻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底部的导流降阻结构,包括前轮2的轮罩1,轮罩1前缘与下护板4相连、轮罩1的后缘与车身底板5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在轮罩1前缘下部还设有导流板3,且导流板3设置在轮罩1前缘与下护板4之间,同时向轮罩的下方延伸。如图3所示,导流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为长方体导流板,其厚度为1mm~2mm,导流板的表面为曲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导流板。这种导流降阻结构,可以使得来自前保险杠和发动机下护板的车底气流,在导流板的迎风面提前发生气流分离,对底部的气流运动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气流从车轮两侧流向车底后方,减少了进入前轮轮罩内的气流流量,延缓了气流进入前轮轮罩内的时间,降低了前轮所受的风阻。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3与轮罩1为一体结构,方便了安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6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拉环的扶梯
- 下一篇:一种三轴承座双游动卷筒提升机的主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