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6434.4 | 申请日: | 201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闻;计明显;李灵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闻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4076 内蒙古自治区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注式 节水 灌溉 施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施农业装备,特别涉及在节水灌溉主管道上加注肥料的一种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
背景技术
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滴灌和喷灌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灌溉中。由于缺乏与滴灌和喷灌相配套的专用施肥装置,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因此非常需要开发一种在滴灌和喷灌的主管道上加注肥料的施肥器。
目前,常用的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作业的施肥装置有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压差式施肥罐、自压式施肥桶等。但这些施肥装置存在着单位面积施肥量不好控制、肥料浓度喷洒不均匀、肥料溶解不充分、赌赛喷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它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实现定量施肥和均匀施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它包括溶肥箱、给肥装置、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肥装置包括肥料斗和自动拨肥机构;所述的进水装置包括连通上游管道和溶肥箱底部的进水管,在进水管上设置由进水液位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所述的出水装置包括连通下游管道和溶肥箱中部的出水管,在出水管上按出水方向依次设置过滤网、高压泵、背压阀、出水流量计和出水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的自动拨肥机构是螺杆式拨肥机构,它包括拨肥螺杆、拨肥螺筒和驱动拨肥螺杆旋转的拨肥电机。
进一步,所述的拨肥电机是可调速电机,它包括调速器和交流减速电机。
进一步,在高压泵和背压阀之间位置的出水管通过三通接头、回水管和回水流量调节阀连通溶肥箱。
进一步,在出水流量调节阀与下游管道之间的出水管上安装对高压泵进行压力保护的数字压力控制表。
进一步,它还包括在溶肥箱水位低于过滤网时使高压泵停止工作的出水液位控制器。
进一步,它还包括PLC智能控制器,所述的出水流量计替换为流量传感器,所述的出水流量调节阀替换为电动流量调节阀,PLC智能控制器分别连接调速器、流量传感器和电动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在延伸进溶肥箱内部的进水管的顶端和侧面设置若干小出水孔。高压水流从若干小出水孔喷出具有搅拌功能,可以促进肥料迅速熔化。
进一步,在延伸进溶肥箱内部的回水管靠近过滤网,在溶肥箱内部回水管的侧面设置若干小出水孔。高压水流从若干小出水孔喷出具有清洁过滤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所述的给肥装置包括肥料斗和自动拨肥机构,颗粒肥料按照一定的流量连续加入到溶肥箱,这样可以保证肥料溶液浓度的一致性,所述的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都均匀地进水和出水,这样就能实现均匀施肥。
根据节水灌溉设备的具体情况,计算出并调整给肥装置的给肥速度,计算并调整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的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可是实现定量施肥。
进一步改进,通过PLC智能控制器控制调速器和电动流量调节阀,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智能控制。通过PLC智能控制器,输入单位面积的施肥量,它就能确定交流减速电机适宜的转速,确定适宜的出水流量,并根据流量传感器反馈数据调整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使得进入下游管道的流量恒定为一定的数值。
另外,它还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和省工省力的特点,适合与现有滴灌和喷灌装置相配套使用,可实现水肥一体化作业的施肥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手动方式的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实施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方式的泵注式节水灌溉施肥器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溶肥箱,2-肥料斗,3-进水管,4-进水液位控制器,5-电磁阀,6-出水管,7-过滤网,8-高压泵,9-背压阀,10-出水流量计,11-出水流量调节阀,12-数字压力控制表,13-出水液位控制器,14-三通接头,15-回水管,16-回水流量调节阀,17-拨肥螺杆,18-拨肥螺筒,19-交流减速电机,20-调速器,21-上游管道,22-下游管道,23-流量传感器,24-电动流量调节阀,25-PLC智能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闻,未经李青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6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集喷涂与丝网印刷为一体的图码钢板的生产线
- 下一篇: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