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5677.6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陆玉石;舒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少云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B29D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 |
地址: | 2113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刚度 塑钢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
背景技术
早期的塑钢复合管为普通钢丝和塑料复合管,由于其重量太重、耐腐蚀性能差、环刚度不高、气密性不高而被淘汰。目前使用的污水管是经过改进的塑料管,它的厚度较厚,但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和原料成本较高、拉伸强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包括聚乙烯管材、螺旋复合在聚乙烯管材外围的钢带和包覆在钢带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
为了提高复合管的环刚度等性能,钢带的厚度为0.5-5mm,高为5-30mm;钢带和包覆在钢带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的总厚为1-5mm,高为5-50mm。
为了提高复合管的气密性和力学性能,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的外围包覆有环氧树脂层。
为了提高复合管的使用寿命和力学性能、环氧树脂层的外表面还包覆有经环氧树脂浸泡过的玻璃纤维层。
为了在保证复合管性能的同时,方便使用,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的外表面为光滑面,玻璃纤维层的最小厚度为5-10mm,相邻两钢带之间的距离为30-300mm。玻璃纤维层的最小厚度指玻璃纤维层高出包覆在钢带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5-10mm。
为了提高原料之间的协同效应,聚乙烯管材和包覆在钢带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的原材料包括混合均匀的高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色母炭黑和抗氧剂BHT,钢带和聚乙烯材料层之间复合有偶联剂层,其中,聚乙烯的质量含量为25-30%,炭黑的质量含量为2-4%,抗氧剂的质量含量为1%,偶联剂的质量含量为2-4%,环氧树脂层的质量含量为 5-10%,玻璃纤维层的质量含量为30-40%,玻璃纤维层上的环氧树脂的质量含量为25-35%,上述各质量含量的和为100%。
上述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用单螺杆高速挤出机制备宽为100-900mm,厚为1-5mm的聚乙烯板材;
B、将钢带垂直模压在聚乙烯板材上,并使用塑钢包覆模具对钢带经行包覆,得塑钢材料带;
C、用定型缠绕模具将塑钢材料带制备为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
所述单螺杆高速挤出机,螺杆的长径比为30-38:1,转速为100-120r/min,机筒温度:供料段为90-125℃,塑化段为150-180℃,机头温度为180-205℃。
为了提高复合管道的气密性和力学性能,还包括步骤D、用环氧树脂对步骤C所得的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进行包覆。
为了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方便使用,还包括步骤E、用环氧树脂浸渍过的玻璃纤维对步骤D所得的复合管包覆。
上述制备所用原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YGH041或低密度聚乙烯0132HS00,色母炭黑DK2028B,抗氧剂BHT,偶联剂TLZJ-901,环氧树脂E-44,玻璃纤维XWS-2和钢带,其中,钢带厚度为0.5-5mm、高为5-30mm。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上述物料之间存在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使环刚度有了意想不到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未特别限定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因各种材料复配使用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协同效应,使得本实用新型复合管具有环刚度高、拉力强、耐腐蚀强、气密性高、寿命长等特点,可广泛在各种工程项目中使用;环氧树脂层和经环氧树脂浸泡过的玻璃纤维层通过与塑钢表面的凹凸面相向复合而制得超过一般塑钢管道环刚度的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塑钢材料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 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超高环刚度塑钢复合管,包括聚乙烯管材1、螺旋复合在聚乙烯管材1外围的钢带2和包覆在钢带2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3,钢带的厚度为2mm,高为10mm;钢带和包覆在钢带外表面的聚乙烯材料层的总厚为4mm,高为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少云,未经孔少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5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螺旋密封快接管
- 下一篇:一种防脱落排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