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5461.X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5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潘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铝箔的线缆。
背景技术
线缆一般包括导体、包覆导体的内绝缘皮、缠绕内绝缘皮的铝箔、环绕铝箔的金属编织层及覆盖于编织层的外绝缘皮。请参图1所示,目前线缆中常用的铝箔60为矩形,其两侧边缘为直线型,施工人员在对线缆进行处理时,需要使用电工刀或挑针将铝箔60的边缘剥开,使用电工刀或挑针既费力还容易割伤线缆的内绝缘皮、导体,施工人员还常常会不小心割伤手指,同时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其铝箔容易、方便剥开的线缆。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其包括导体、包覆导体的内绝缘皮、缠绕内绝缘皮的铝箔、环绕铝箔的金属编织层及覆盖于编织层的外绝缘皮,所述铝箔具有相对的两侧边缘,所述铝箔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为锯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箔的两侧边缘均设置为锯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锯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沿铝箔的边缘连续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带状结构之间形成一凹槽而相互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带状结构相分离后但靠挤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箔为单面或双面导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锯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是由切割刀具所切割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箔在缠绕内绝缘皮之前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为圆型或扁平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铝箔替换为铜箔。
本实用新型线缆铝箔的至少一侧边缘设置为锯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施工人员在对线缆进行处理时,无需使用电工刀或挑针,可以直接通过手指将铝箔剥开、撕裂及去除多余的铝箔,操作容易、方便、不费力,不会弄伤内绝缘皮与导体,同时便于自动化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铝箔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线缆铝箔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线缆铝箔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线缆铝箔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线缆100为圆型,其包括导体10、包覆导体10的内绝缘皮20、缠绕内绝缘皮20的铝箔30、环绕铝箔30的金属编织层40及覆盖于编织层40的外绝缘皮50。
铝箔30在缠绕内绝缘皮20之前,整体为矩形,铝箔30为单面或双面导电,铝箔30两侧边缘设置为锯齿状结构31,锯齿状结构31沿铝箔30的边缘连续排列,通过改变切割刀具的刀锋,即可在铝箔30的两侧边缘形成所述锯齿状结构31,锯齿状结构31的制成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施工人员在对线缆100进行处理时,无需使用电工刀或挑针,可以直接通过手指将铝箔30剥开、撕裂及去除多余的铝箔30,操作容易、方便、不费力,不会弄伤内绝缘皮20与导体10,同时便于自动化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线缆100可以为扁平型或其他形状,锯齿状结构31可以仅设置在铝箔30的其中一侧边缘,铝箔30可以替换为铜箔,同样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线缆100的铝箔40,该铝箔40边缘设置为连续排列的带状结构41,相邻的带状结构41相分离但靠挤在一起,该铝箔40同样可以直接通过手指将铝箔40剥开、撕裂及去除多余的铝箔40,操作容易、方便、不费力,不会弄伤内绝缘皮20与导体10,同时便于自动化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线缆100的铝箔50,该铝箔50与第二实施方式中铝箔40的主要区别在于,相邻的带状结构41之间设置有一凹槽42,使得相邻的带状结构41相互间隔开,该铝箔50同样可以达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54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