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95237.0 | 申请日: | 2013-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9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来;余素耘;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集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物料 分离 浓缩 管式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深入推进,对于资源回收利用,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工业企业的废水需达到在线循环利用,尤其是具较高价值的废水、废液,如晶体硅切片研磨清洗废水,含有大量的硅粉(直径为0.5-1μm)、电镀废水清洗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银、镍、锌),目前,常规的处理方法无法实现回收价值,并且存在以下问题:直接排放:悬浮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且无法实现水和硅粉的回收利用,造成双重浪费;化学沉淀处理:研磨废水中因颗粒极小,即便添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仍无法获得很好的沉淀效果,处理效果差,效率极低;滤芯过滤或滤袋的简单过滤处理:滤芯或滤袋因其孔径局限导致截留效果差,且通量小、易堵塞;中空纤维膜回收处理:效果好但易污堵,清洗后通量难恢复,膜丝易断。
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研发一种设备成套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在进行清洗水回收到生产线中循环使用的同时的将硅粉等浓缩提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发设计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应用范围广泛,设备成套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能够快熟高效的实现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的浓缩管式膜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它包括:废水均质槽,与废水均质槽相接的提升泵,与提升泵相连的第一废水浓缩槽,与第一废水浓缩槽出水口相连的第一增压泵,与第一增压泵相连的管式微滤膜,与管式微滤膜相连的产水槽,所述的第一废水浓缩槽的浓缩液出水口与第二废水浓缩槽相连,第二废水浓缩槽与板框压滤机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所述的管式微滤膜与第一废水浓缩槽相连。产水槽的水可直接用于生产线和工艺过程中,管式微滤膜截留的浓液连接第一废水浓缩槽,系统管式微滤膜截留的悬浮物固液混合体输送到第一废水浓缩水槽内不断富集,积聚到一定浓度后送到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固体物质外运回收,脱离水则回到第一废水浓缩槽进一步处理,整个处理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所述的第二废水浓缩槽与板框压滤机之间设有第二增压泵,由于板框压滤机压力较大,本实用新型增设第二增压泵,可快速的将第二废水浓缩槽内浓缩物输送到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所述的废水均质槽、第一废水浓缩槽、第二废水浓缩槽上均设有液位计,可实时观测液容量。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所述的废水均质槽、第一废水浓缩槽、第二废水浓缩槽、产水槽、板框压滤机上均设有排放管道,排放管道上安装有手动蝶阀。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高浓度固液物料分离浓缩管式膜系统,多只膜管并联固定在不锈钢管道制成的膜壳内部,组成一个个膜组件,管式微滤膜的运行方式是低压错流过滤方式,所述的管式微滤膜内的微滤膜的孔径为0.5微米、0.1微米或0.05微米,过滤精度达到超微滤级别。同时管式微滤膜也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和优异的耐化学品和耐高温性能,可以在更高的压力下运行,而具有很高的过滤通量并减小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集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集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5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