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污泥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4870.8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纪伟勇;王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联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污泥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污泥燃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量同步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污泥量急增,一方面传统的出路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环境要求提高、排放标准趋于严格,限制了污泥的传统出路。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泥已经威胁到环境安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妥善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是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发展规划中,也明确了加快污泥处置力度,并规定了要达到的目标。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还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处在竭力控制源头减量阶段。鼓励将污泥在“厌好氧”处理后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土地利用,不具备条件的要在干化后与水泥厂、燃煤电厂协同处置或焚烧。作为近期的过渡方式还是以污泥的深度脱水和石灰稳定后进行填埋当作主要处置方式。离真正的减量化、无害化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干化减量阶段,还主要以国外设备技术和工艺为主,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既不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在国内难找成功的连续运行案例。即使提倡与水泥厂、燃煤电厂等协同处置或焚烧也处在小量摸索试验阶段,可行性和大面积推广尚无定论。
为了改进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燃烧炉[申请号:201010191161.5],包括锅炉、二次燃烧炉和火炉,所述的锅炉安装在最上方,在其下方依次安装有二次燃烧炉和火炉并连接成一体,所述的二次燃烧炉内还装有助燃器,水管从二次燃烧炉左右两侧穿出并向下垂直折叠。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回收热能并清洁、卫生,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然而上述方案依然存在燃烧不充分、热值利用率低、投资运行成本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燃烧充分,热值利用率高,能够一次性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目标的立式污泥燃烧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立式污泥燃烧炉,包括上端开口的炉体,在炉体内形成燃烧腔,在炉体上端开口处设有给料装置,在炉体的至少一侧设有炉门,所述的燃烧腔内设有布料器,在布料器的下侧设有中心引风器,所述的中心引风器下端与炉体连接。布料器和中心引风器的设置,能够使得污泥燃烧充分,热值利用率高,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标准。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炉体上设有若干旋风布风器,所述的旋风布风器位于布料器的下侧。旋风布风器能使焰火旋转,达到引燃、聚能、充分燃烧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聚能和燃烧效果,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旋风布风器均匀地分布在炉体侧面的同一圆周上。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炉体底部设有炉渣腔。这种结构能使燃烧后的炉渣迅速排出和回收利用。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热风出风口,所述的热风出风口位于给料装置的下侧。燃烧产生的热量,由热风携带从热风出风口引出,可以进入余热利用和干化环节,提高污泥的热值利用率。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布料器呈圆锥形结构且锥顶正对着给料装置出口。圆锥形布料器将物料均匀分布到燃烧炉的圆形燃烧面上,在燃烧腔内的燃烧区中燃烧。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布料器设置在燃烧腔的中部。这里的布料器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有利于物料分布均匀和充分燃烧即可。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给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炉体开口处的料斗和能够控制该料斗上下伸缩移动的传动结构。
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的两根导杆,在两根导杆上穿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支撑杆,所述的料斗设置在支撑杆上。
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上述的立式污泥燃烧炉中,所述的炉门上设有门把。门把的设置有利于炉门的开启和闭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立式污泥燃烧炉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燃烧充分,污泥热值利用率高,投泥含水率低,投资运行成本低,将高含水率的污泥投入其中,能够一次性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燃烧腔2、给料装置3、料斗31、传动结构32、导杆321、支撑杆322、炉门4、门把41、布料器5、中心引风器6、旋风布风器7、炉渣腔8、热风出风口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联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联环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4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眼镜
- 下一篇:一种头部加持式3D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