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盖板可拆卸的汽车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4060.2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梭;王立军;陈贤足;况金明;宋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盖板 可拆卸 汽车 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水泵,具体涉及一种盖板可拆卸的汽车水泵。
背景技术
汽车水泵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汽车发动机一般采用离心式水泵?,这种水泵的基本结构由水泵泵体、连接盘或皮带轮、水泵轴及轴承或?轴连轴承、水泵叶轮和水封装置等零件构成。目前,现有的汽车的水泵的内腔一般包括两个腔室,即叶轮腔和轴承腔,水泵轴贯穿这两个腔室,叶轮设置在叶轮腔室并套设在水泵轴外,叶轮腔上设置有进出水通道,介质流体通过叶轮腔以及进出水通道进行传送。叶轮腔远离轴承腔的一侧一般设置盖板,在将泵体的内部零部件安装完毕后,再将盖板罩盖在叶轮腔上,从而封闭泵体的内腔,现有的盖板一般采用焊接或胶水的方式对盖板与泵体进行固定,盖板不可拆卸,一旦泵体内部损坏,需要强制将盖板拆卸下,检修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方便,便于检修的盖板可拆卸的汽车水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盖板可拆卸的汽车水泵,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内设有内腔,所述的内腔内设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将内腔分隔成叶轮腔和轴承腔的水封装置,所述的叶轮腔内设有叶轮,所述的叶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的叶轮腔远离轴承腔的一侧设有拆卸口,所述的拆卸口上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所述的叶轮腔的侧部分别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的转轴远离叶轮的一端设有皮带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泵体靠盖板相配合的一侧周沿设有若干突边,所述的突边上设有泵体螺栓孔,所述的盖板与泵体螺栓孔相应位置处设有盖板螺栓孔,所述的盖板螺栓孔内设有盖板螺栓,所述的盖板通过盖板螺栓与所述的泵体固定连接,所述的盖板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的盖板螺栓孔和泵体螺栓孔,形成上述所述的盖板与所述的泵体的拆卸配合。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盖板与泵体之间的拆卸更加方便,结构更加合理,而且泵体上设置突边为盖板螺栓提供了安装的位置,无需破坏泵体本身,结构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与所述的泵体之间设有衬垫,所述的衬垫上涂覆有密封胶。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密封胶的设置可以进步一将盖板与泵体之间的缝隙密封,避免流体的泄露,衬垫的设置可以减少盖板与泵体之间的摩擦,有效保护盖板和泵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的出水通道的内径,所述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远离叶轮腔的一端分别设有防护盖,所述的防护盖由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材料注塑制得。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介质流体通过进水通道进入后通过叶轮腔再从出水通道被输送出,进水通道的内径大于出水通道的内径可以提高流体输出的压力,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汽车水泵皮带轮需要输入的动力,更加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通道的外侧壁上设有辅助泄流孔,所述的辅助泄流孔上设有可拆卸的泄流螺栓。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当出水通道发生堵塞时,使用人员可以将泄流螺栓拆卸下,利用辅助泄流孔对泵体内的流体进行疏通导流,可以有效避免具有一定的压力对泵体的内部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腔内设有套设在转轴外的轴连轴承,所述的轴连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转轴的转动更加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的转轴远离叶轮腔的一侧穿出轴承腔,形成转轴穿出段,所述的皮带轮设置在转轴穿出段。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皮带轮的设置更加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皮带轮包括固定轮,所述的固定轮套设在转轴外,所述的固定轮焊接有皮带轮连接盘,所述的皮带轮连接盘朝叶轮腔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皮带轮本体,所述的皮带轮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轮齿。采用上述的优选方案后,皮带轮的结构更加牢固,轮齿的设置可以增加套设在皮带轮本体上的皮带与皮带轮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皮带与皮带轮之间发生打滑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可拆卸的汽车水泵的盖板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泵体安装配合,便于使用人员将将盖板拆卸,检测泵体内部零部件的状态,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4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