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芯感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2890.1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昌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蒋康铭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炉,特别是一种有芯感应炉。
背景技术
感应炉是利用物料的感应电热效应而使物料加热或熔化的无芯电炉。有芯感应炉则利用一次感应线圈电流感应二次感应线圈产生低电压大电流使第二次感应线圈在闭合环型短路发热。有芯感应炉广泛应用在铜、铝、锌、铁等金属的熔炼作业中。现有的有芯感应炉在金属熔化后,利用电磁场的带动,对金属液有一定的转流作用,但搅拌力度较小,无法达到将新加入的固体金属带入金属液中进行熔炼,需要人工或是采用机械将固体金属压入金属液中,生产偏低,同时也对熔炼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让炉腔内的金属溶液产生漩涡,便于将新加入的材料带入金属溶液中溶解的有芯感应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芯感应炉,包括由炉壁围成的炉腔,所述炉壁上绕制有可产生迫使炉腔内金属物料转动的磁力的电磁线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采用空心结构,相邻电磁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风冷装置或是水冷装置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壁从内壁至外壁包括耐火层、保温层、外壳,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保温层和外壳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和外壳之间设置有让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炉腔内部的导磁轭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在炉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炉腔四周的炉壁上设置电磁线圈,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带动熔化的金属物料转动,直至产生炉腔内的金属溶液产生漩涡,新加入的物料在漩涡的作用下沉入金属液中熔炼,加快生产的效率;相邻电磁线圈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与冷却装置连通,保护电磁线圈在高温状态下不被烧损;另外电磁线圈上设置导磁轭铁,增强电磁线圈的磁力,同时减少电磁对外界的影响,提高电磁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有芯感应炉,包括由炉壁围成的炉腔1,所述炉壁上绕制有可产生迫使炉腔1内金属物料转动的磁力的电磁线圈4。利用电磁线圈4使金属物料转动,从而带动金属溶液旋转至产生漩涡,新加入的物料在漩涡作用下沉入金属液中金属熔炼。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线圈4采用空心结构,相邻电磁线圈4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与风冷装置或是水冷装置连通。采用冷却装置避免电磁线圈4在高温下烧损。所述炉壁从内壁至外壁包括耐火层2、保温层3、外壳6,所述电磁线圈4设置在保温层3和外壳6之间,电磁线圈4和外壳6之间设置有让电磁线圈4产生的磁力线集中在炉腔1内部的导磁轭铁5,设置导磁轭铁5可充分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磁能,进一步提高电磁线圈4的磁力利用率,同时也减少电磁对外界的影响。
另外,该有芯感应炉包括感应器9,所述感应器9设置在炉腔1的底部。感应器9设置在炉腔1底部的位置上,在漩涡作用下而下沉到炉腔1底面的物料,更为靠近感应器9,保证物料能充分受感应器9的作用,加快熔炼速度。
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4通电后产生迫使放置在炉腔1内金属物料转动的磁力,熔化后的金属物料变成金属液体在磁力的作用下旋转,带动炉腔1内部的金属溶液产生漩涡,新加入到物料在漩涡作用下沉入金属液中进行熔炼,提高加热的效率。另外电磁线圈4除了具有搅拌作用外,也具有加热金属材料的作用,对熔化金属材料起到一定的帮助,加快熔炼速度。加料时,可根据熔化速度而控制添加金属材料,采用振动输送或输送带输送材料;也可直接将需要熔炼的金属材料全部放入炉膛内盖上炉盖,送入保护气体减少氧化损耗,在电磁场搅拌下熔炼。对熔炼完成的金属液,可利用设置在炉腔1上部的浇嘴7,采用液压或机械的方式将感应炉倾斜倒出金属液,或者可采用设置在炉腔1底部的石墨流槽8,从下部排放出金属液。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昌,未经陈炳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2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