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1241.X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1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献芝;王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孔 流量 性能 测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体研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朝微型化迈进,注意力从宏观物体转向发生在小尺度或快速过程中的现象及其相应其器件上,微流体研究便是如此。流体流动和传热在微管道中形成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微流体器件的优化设计和过程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许多研究发现,在微观流动中(特征尺度介于1μm~1mm),由于特征尺寸的减小,流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度与流动特征尺寸的比值相对增大,流动的流动规律与宏观流动存在不同之处。由于尺度效应、表面效应、多相耦合等因素,微流体力学问题呈现复杂、涉及面广等特点。而目前又没有一个设备可以针对微孔所涉及的微流体技术而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微孔流动参数,微孔中流体的实际流动参数又不易获得。因此,设计出一种可以满足微孔的设计需要的、可以检测微孔的流量性能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微孔进行流量性能检测的缺陷,提供一种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包括左外框、与左外框尺寸相同的右外框和微孔膜,所述的左外框上开有左口,所述的右外框上开有右口,所述微孔膜尺寸大于左外框和右外框尺寸,所述的左外框和右外框将微孔膜夹在其中并固定连接。
所述的的左外框和右外框通过法兰盘固定。
所述的微孔膜两侧分别设有钢网。
所述的法兰盘与微孔膜、钢网之间粘有密封胶。
所述的法兰盘与微孔膜、钢网之间夹有O型密封圈。
所述的左外框和右外框材质为有机玻璃或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测量微孔流体流动数据的问题。由于本设备中微孔是流体的唯一通道,而微孔的直径和数量均为已知,这样便可以把宏观的流量转化为单微孔的流量,可以通过本装置测量单微孔内的流体流动数据,从而填补了现有技术中对微孔流量数据检测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微孔膜、2-钢网、3-左外框、4-左室、5-右室、6-右外框、7-法兰盘、8-密封胶、9-O型密封圏、10-左口、11-右口。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测的微孔膜
其中,12-单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微孔流量性能测试设备,包括左外框3、与左外框3尺寸相同的右外框6和微孔膜1,所述的左外框3上开有左口10,所述的右外框6上开有右口11,所述微孔膜1尺寸大于左外框3和右外框6尺寸,左外框3和右外框6将微孔膜1夹在其中并固定连接起来。为了促使更好的连接效果和密封的需要,可以采用通过法兰盘7来进行固定连接,这样便形成了由左外框3构成的左室4和右外框6构成的右室5。左室4和右室5可放置气体或液体,开口10和11可连接测量装置,微孔膜1尺寸略大于左外框3和右外框6的尺寸,将左室4和右室5完全隔开并作为流体运动的通道。
为了防止微孔膜1在高压检测的情况下出现损坏,可以在微孔膜两侧分别加上钢网2,钢网2与微孔膜1一起一并被左外框3和右外框6夹在一起。左外框3和右外框6在低压检测的情况下可用有机玻璃,高压检测的情况下可用钢,形状视需要而定,可为圆形或方形。为了更好的增加密封效果,可以在法兰盘7与微孔膜1、钢网2之间粘上密封胶8,所述密封胶可以采用聚乙烯塑胶,也可以在法兰盘7与微孔膜1、钢网2之间夹上O型密封圈9。将左外框3和右外框6用法兰盘7连接起来,法兰盘7中间夹着多孔膜1和两层钢网2并用聚乙烯塑胶8或O型密封圈9封装,这样就将基本结构组装完毕。左口10和右口11处可根据研究需要连接其他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1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