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刮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0299.2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3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牛;韦贤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5/08 | 分类号: | B65G4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板机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干化厂经两段干化后的干污泥需要通过刮板机输送至热电厂掺杂煤进行发电。刮板机内部由两侧的链条和中间的刮板组成。电机带动链条转动,从而带动刮板将污泥向前推移。由于刮板机为密封设备,内部为含固率90%左右的干化污泥,粉尘量大,链条容易变干,为保证润滑效果,需要经常加油,但由于刮板机密封,因此每次加油时,必须打开一段时间,维护人员持油,在链条运行过程中保持加油姿势1个小时左右进行加油。一方面加油时间长,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另一方面,传动设备正在运行,存在加油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给链条加油润滑的刮板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刮板机,包括外壳及位于外壳外的加油装置,所述外壳内具有刮板及带动刮板运动的链条,所述外壳在链条的正上方设有开孔,所述加油装置包括油箱及连接油箱的油管,所述油管通过开孔进入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管中具有调节加油速率的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为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链条为两个,分别位于刮板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油装置为两个,每一个加油装置对应一根链条且位于链条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油装置包括位于油箱下方的油箱支架,该油箱支架固定在外壳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箱上方设有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重力作用自动滴注的加油装置的安装,确保加油及时;同时使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无需再打开刮板机加油,减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刮板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刮板机包括封闭式的外壳6、位于外壳6内的刮板8以及带动刮板8运动的链条7。在本实施方式中,刮板8的两边各设置一链条7。
所述外壳6的外侧设置有加油装置9,所述加油装置9位于链条7的正上方,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有两根链条7,加油装置9也为两套。加油装置9包括油箱2、位于油箱2上方的油箱盖板1及位于油箱2下方的油箱支架5,所述油箱支架5固定在外壳6上以支撑油箱2。所述外壳6在链条7正上方开孔(未图示),所述油箱2上的油管4开孔(未图示)进入外壳6内。油管4的中间部位安装一个阀门3,可用来调节加油速率,优选地,阀门3为球阀。
具体使用中,油箱2内的润滑油通过重力作用自动下落,通过调整球阀的开度,使得润滑油按照需要的速率滴注于链条7上。靠重力作用自动滴注的简易型加油装置的安装,可使链条走过一圈便被加一次油,确保加油及时;自动滴注代替人工加油使得维护人员从原来的一周一次站一小时,到现在的一周一次向油箱内补充油量,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时无需再打开刮板机加油,减少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02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触电、防水插座
- 下一篇:一种小型RFID高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