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报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9655.9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寒冰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童冠章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特别是医院输液瓶用的一种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的输液治疗过程主要是由人工来监视,输液瓶或输液袋等输液容器中的液体快要输完或输送停止时,由监视者通知医生或护士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不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并且当监视人疲劳或瞌睡或精力不集中时,往往发生液体输完而监视人还不知道的问题,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输液瓶的报警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输液报警器,可有效解决患者输液时需要人工实时监视,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套体、夹体、红外线发射器、光敏开关和报警器,套体内腔构成滑道孔,夹体装在滑道孔内,一端顶在滑动孔一端内的弹簧上,另一端伸出滑道孔,夹体上有卡头,卡头置于套体上的滑槽内,套体和夹体侧面分别开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夹体沿套体轴向左右滑动,构成活动的弹性夹持结构,夹体为中空结构,夹体的腔体内装有电源和报警器,红外线发射器经装在夹体上的开关与电源相连,电源经光敏开关与报警器相连,红外线发射器的发射端与光敏开关的接收端对正装在第二开孔的两侧内,构成红外线感应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为病人的输液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监视手段,使用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局部剖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体的俯视图(局部剖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框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6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套体、夹体、红外线发射器、光敏开关和报警器,套体2内腔构成滑道孔13,夹体1装在滑道孔内,一端顶在滑动孔一端内的弹簧12上,另一端伸出滑道孔,夹体1上有卡头8,卡头置于套体2上的滑槽9内,套体2和夹体1侧面分别开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夹体沿套体轴向左右滑动,构成活动的弹性夹持结构,夹体1为中空结构,夹体1的腔体14内装有电源5和报警器7,红外线发射器3经装在夹体1上的开关7与电源5相连,电源5经光敏开关4与报警器6相连,红外线发射器3的发射端与光敏开关4的接收端对正装在第二开孔11的两侧内,构成红外线感应结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均为圆弧面形;
所述的第一开孔10由套体侧面上的侧孔和套体内的半圆孔连接为一体构成;
所述的第二开孔11由夹体侧面上的侧孔和夹体内的半圆孔连接为一体构成;
所述的套体2内的半圆孔和夹体1内的半圆孔半径相同,两弧面正对,够成输液瓶颈夹持结构,安装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手按夹体1,在压力的作用下,夹体在套体2内的滑道孔13向右移动,直到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重合,将输液瓶的口部固定在此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重合构成的夹槽内,松手,在弹簧12的回复力作用下,输液瓶的口部被夹持在第一开孔10和第二开孔11内,按下开关7,即可开始输液;红外线发射器3发射出的光线经输液瓶内的液体折射后,光敏开关4不能正常接收到,直到输液瓶内的液体达到临界状态,低于红外线发射器3发射出的光线的高度,此时光敏开关4接收到光线信号,报警器6接通电源5,报警器开始不停报警,提醒护士或病人家属做出相应的措施,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为病人的输液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监视手段,使用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寒冰,未经徐寒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9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