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9442.6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彭群;朱立春;魏金春;彭泽宇;何恒年;王岳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容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83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油泵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潜油泵电力电缆是潜油电泵机组配套使用的专用电缆,敷设于油井中,电缆下端与引接电缆相连,上端与地面控制柜相连接。油井中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常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含油气等腐蚀性很强的环境中。
潜油泵电力电缆按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扁形两种,其绝缘材料可采用乙丙橡皮、聚丙烯、聚酰亚胺F46复合薄膜/乙丙橡皮组合的多种绝缘型式。
受油井套管狭小空间的限制,通常潜油泵电力电缆以扁形为主。由于扁形电缆是非对称结构,当电力传输时,因磁场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电磁感应会引起磁滞损耗,使电缆发热。因此,当油井套管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圆形电缆。
一般的圆形潜油泵电缆结构紧凑性较差,电力传输时,因磁场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电磁感应会引起磁滞损耗,使电缆发热,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结构设计合理,提高了电缆的结构紧凑性,采用对称式设计,不会引起磁滞损耗,使电缆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包括三根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根导体外均依次涂覆有粘结剂构成的粘结层、乙丙橡胶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粘结层厚度不大于0.1mm,绝缘线芯外依次包覆有阻挡层、保护层,包覆保护层后的三根导体以丁腈橡皮条为中心绞合成束构成缆芯,缆芯经挤塑成型于氯化聚乙烯外护套层中,外护套层外设有钢带铠装层成缆,成缆方向为右向,节距为成缆直径的23~25倍。
所述的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25%。
所述的圆形潜油泵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采用锦纶丝带重叠绕包构成,绕包搭盖率不小于3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材料为:
(1)导体:导体可采用多股铜绞线或单根铜线,可镀锡或不镀锡。导体应采用GB/T3956中规定的第5种柔软铜导线或镀锡铜导体同向束绞合而成。在相同截面积条件下,单根铜线的直径最小,更主要原因是可阻止油气(如硫化氢气体) 沿绞线间隙渗入并加速绝缘老化;为阻止因电缆弯曲等原因所造成的油气沿导体与绝缘层之间间隙的渗入,导体外应涂敷一层特殊粘结剂,经硫化后可使导体与绝缘紧密粘结。导体截面一般为1.0~300mm2。
(2)绝缘:根据使用环境和电缆正常运行温度,选择乙丙橡胶作为绝缘材料,乙丙橡胶材料具有卓越的耐候性、耐臭氧、低压缩永久变形,良好的柔软度,优异的耐寒性、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良好的耐老化性能、优异耐腐蚀性性能,并且无毒无臭。但乙丙橡皮耐油性差,因此,可通过在导体表面涂敷粘结剂及绝缘层外增加一层束紧层(如聚四氟乙烯薄膜带和锦纶丝包带),来有效地防止其在油井中受热溶胀。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断面无目力可见的气泡和杂质,外观圆整且容易与导体剥离。
(3) 阻挡层:聚四氟乙烯(F40) 薄膜带具有很好的耐油、耐高温性能,用聚四氟乙烯(F40)薄膜带绕包于绝缘层外,阻挡油气对乙丙橡皮侵入,防止EPDM绝缘因油气作用下溶胀,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油井气体泄压期间还可作为绝缘层束紧层,提供箍紧的强度,因此,也可称为束紧层。
(4) 保护层:选用强度高、耐蚀性强的锦纶丝带绕包,与F40薄膜联合使用。这可进一步加强对绝缘层的箍紧强度及保护聚四氟乙烯(F40)薄膜带,防止成缆时受损,也可称为束紧层。
(5)缆芯。电缆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三根芯线绞合的松紧度及绞合节距对后道工序护套挤出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成缆应选用全退扭的成缆设备,成缆方向为右向,节距为成缆直径的23~25倍,以保证敷设时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并线模(定径模) 内孔的直径通常为成缆直径加0.5mm为宜,以便更好地控制成缆外径。成缆时首先要保证三个放线盘的张力均匀,绞合松紧度主要通过分线板与并线模之间间距来调节,间距大则成缆就紧,间距小则成缆就松,通常间距为一个成缆节距最合适。填充材料采用丁腈橡皮条填充,成缆后的缆芯直接挤包护套(无包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容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容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9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扎式针式绝缘子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