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北斗卫星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上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7306.3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1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尹小元;卫桢;董璐;陈莹莹;刘明;孙秀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卫星 长距离 管道 野外 监测 信息 上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技术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上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建设的长距离输煤管道是世界最长的长距离输煤管道,也是中国第一条输煤管道。该管道北起神木红柳林煤矿,南至渭南蒲城,横跨陕北、关中,跨越千里河山。管道输煤,将极大缓解铁路、公路煤炭运力不足的问题,节约运输成本,解决陕西省北煤南运的困局。
为了保证长距离输煤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将管道的实时监测信息上报到信息中心,以便及时掌握管道的运行状况,如发现有泄漏破损的发生,需及时找到故障点维修。但长距离输煤管道要跨越崇山峻岭、荒无人烟之地,传统无线移动信号传输不能保证有效,因此需要采用卫星通信的方式进行管道实时监测,北斗卫星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卫星,具有短报文收发的功能,开辟其在长距离输煤管道信息传输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上报系统,解决现有长距离输煤管道实时监测中传统无线移动信号传输不能保证有效的不足,同时通过绘制上传信息曲线图,解决长距离输煤管道故障点分析定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上报系统,包含远程端和监控端,其特征是:所述远程端与监控端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相互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远程端包含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连接有信息采集模块、防雷安全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连接有远程端北斗天线。
所示监控端包含监控端北斗天线、监控端北斗通讯模块和信息监控中心,监控端北斗天线连接监控端北斗通讯模块,监控端北斗通讯模块连接信息监控中心。
所述远程端北斗天线与监控端北斗天线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相互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的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采用ARM微处理器,控制信息采集模块和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通过RS232串口分别与信息采集模块和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相连,用于将上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监测数据经过编码处理后通过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发送到信息监控中心,所述信息监控中心用于通过接收北斗传来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生成信息曲线图,曲线异常报警。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是具有RS232串口的标准工业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数据。
所述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用于发送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监测数据,所述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是控制数据采集和发送的核心模块,所述防雷安全模块是提供野外防雷保护的装置,是本系统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所述太阳能供电模块是给本系统提供电源供应的装置,给本系统提供长期电源供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读取由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管道状态信息数据,通讯及采集控制模块将采集的数据按照一定的编码和协议通过远程端北斗通讯模块发送到信息监控中心,信息监控中心接收数据,根据陆续传来的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是否正常,不正常就报警;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长距离输煤管道实时监测中传统无线移动信号传输不能保证有效的不足,同时通过绘制上传信息曲线图,解决长距离输煤管道故障点分析定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长距离输煤管道野外监测信息上报系统,包含远程端和监控端,远程端与监控端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相互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7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视镜的壳体
- 下一篇:一种电流裕度补偿仿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