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纤维增强型冷藏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6943.9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4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平;梁勇;韩晓军;胡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4 | 分类号: | B65D90/04;B65D8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郭百涛;周海斌 |
地址: | 212314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纤维 增强 冷藏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型冷藏集装箱。
背景技术
冷藏集装箱是为运输易腐货物例如食品而专门设计制造的集装箱。其可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储藏期。因此,冷藏集装箱已广泛用于长距离食品运输领域,对食品保鲜及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内衬板是冷藏集装箱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现有冷藏集装箱的内侧板通常使用不锈钢SUS305制造,内顶板通常使用铝AL5052制造。由于整个冷藏集装箱内侧板高度达到2.4米,内顶板宽度达到2.2米左右,而国内目前几乎没有宽度达到这些尺寸的不锈钢板或铝板,因此现阶段主要采用小板11焊接的方式制造,如图1所示。金属板材开料后需要校平以获得良好的平面度。焊接时质量要求较高,接缝12处不允许有任何裂纹和焊缝。这使得冷藏集装箱的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繁琐,影响生产效率。在板材焊接中,特别是铝板的焊接中需要使用氩弧焊,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图2所示,目前使用金属板材制造的冷藏集装箱的内外层面板16、13之间使用聚氨酯14发泡填充,有助于起到保温作用;然而,金属与聚氨酯之间无粘接性,这就需要在内外层面板表面分别喷涂胶水15,以起到粘合作用,但是这无疑会增加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此外,金属的导热性高,不便于保温。金属板材价格贵,出现破损后几乎无法修复,这增加了冷藏集装箱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型冷藏集装箱,可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保温性能。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型冷藏集装箱,包括内衬板,其特征是,所述内衬板板体由多层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热塑复合而成,所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的材质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的材质为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连续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之一;或者,所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的材质为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丙烯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聚乙烯树脂复合材料、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尼龙树脂复合材料之一。
优选地,所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中的连续纤维单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各层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带材交错叠放,形成连续纤维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衬板板体的平均密度为0.95g/cm3-1.6g/cm3;所述内衬板板体的宽度为1.8-2.6m,厚度为0.5-2.0mm。
优选地,所述内衬板具有朝向集装箱内部的内侧面、以及经电晕处理的外侧面;所述内衬板外侧面外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外设有外面板。
优选地,所述内衬板外侧面与保温层之间还设有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层。
优选地,所述内衬板为集装箱的内顶板、内侧板、门内层板、或前端内衬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集装箱的内衬板采用宽度达1.8-2.6米的大整板,长度方向无限制,可以一次性铺设完毕,无需进行拼接,从而简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2.本集装箱的内衬板重量轻,平均面积重仅为1.5KG/m2,相比之下,SUS304为7.85KG/m2,AL5052为2.7KG/m2,整箱使用本内衬板可使箱体重量大幅度降 低。
3.本集装箱的内衬板的外侧面经过电晕处理以增加表面附着性。此外,外侧面还复合有一层无纺布,可更好地与保温层连接,无需使用任何粘结剂,可省去一道涂覆粘结剂的工序。
4.本集装箱的内衬板的导热性远低于金属,使箱体的保温性能更优越,能耗更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藏集装箱内衬板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冷藏集装箱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内衬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集装箱主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奇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6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