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小回潮机与振动输送机接口气流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3508.0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08 | 分类号: | B65G27/08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回潮 振动 输送 接口 气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式回潮机出料口与振动输送机接口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草加工中常用的滚动式烟叶回潮机的出料口通常与振动输送机相接,通过振动输送机将回潮处理后的烟叶输送出去。滚动式烟叶回潮机的出料口接振动输送机时,为了保证蒸汽的利用率,需要接口具有较好的封闭性,为此在滚筒式烟叶回潮机的出料口加装了软帘。然而振动输送机的振动会引起局部气压骤升或骤降,产生大量气流或气旋,喷吹引起片烟或碎末飞扬。局部气压的骤变主要是由于振动输送机上下运动、使得软帘内局部空腔体积变化造成的。现有的解决措施是在朝向物料流向一侧的软帘上开设小口,减小气压差,但这种措施效果不明显,气压差仍然很大,不仅片烟或碎末飞扬现象缓解不明显,软帘拍打振动输送机侧帮仍然产生较大的噪声和附加气流,开口还导致蒸汽的利用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小回潮机与振动输送机接口气流的装置,以减小振动输送机振动引起的气流或气旋,减轻片烟或碎末飞扬,并且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减小回潮机与振动输送机接口气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振动输送机振槽两边侧帮上的机构;每个机构包括有L型转换架、水平的连杆、反T型滑槽架和直立的软帘支架;L型转换架、连杆、软帘支架分别位于反T型滑槽架的内侧、下方和外侧;反T型滑槽架的横挡安装于振动输送机振槽的侧帮上,竖挡顶部加工有水平滑槽;L型转换架的顶部横杆段的自由端装有滚轴,滚轴套装于反T型滑槽架竖挡上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L型转换架的位于顶部横杆段下面的竖杆段的下端与连杆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软帘支架铰接,在L型转换架的转角处开设有安装轴孔,轴孔套装于回潮机后室的轴上;软帘的上端固定在回潮机的出料口上,软帘外侧固定在软帘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可取振动输送机振槽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并将其转换为水平方向的运动,振槽上下振动时,通过反T型滑槽架带动L型转换架转动,再通过水平的连杆带动直立的软帘支架左右移动,带动软帘外侧内收和外推。振槽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与软帘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协调配合,能够基本控制软帘内局部空腔体积变化,使软帘内各处的局部气压差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减小振动输送机振动引起的气流或气旋,减轻片烟或碎末飞扬,同时降低噪声。由于软帘上不用开口,保证了软帘的封闭性,蒸汽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回潮机与振动输送机接口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振动输送机5振槽两边侧帮上的机构;每个机构包括有L型转换架1、水平的连杆2、反T型滑槽架3和直立的软帘支架4;沿振动输送机的物料流向,L型转换架1位于反T型滑槽架3的内侧,连杆2位于反T型滑槽架3的下方,软帘支架4位于反T型滑槽架3的外侧。反T型滑槽架3的横挡3a安装于振动输送机5振槽的侧帮5a上,竖挡3b顶部加工有水平滑槽;L型转换架1的横杆段1a位于顶部,竖杆段1c位于横杆段1a的下面。顶部横杆段1a的自由端装有滚轴1b,滚轴1b套装于反T型滑槽架竖挡3b上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控制滚轴与滑槽中间的间隙,以免由于速度经常反向,间隙过大引起噪声以及产生动作的程差。L型转换架1的竖杆段1c的下端与连杆2铰接,连杆2的另一端与软帘支架4铰接,在L型转换架1的转角处开设有安装轴孔1d,轴孔套装于回潮机后室的轴上,转换架1能沿轴无阻碍转动。软帘7的上端固定在回潮机6的出料口上,软帘外侧固定在软帘支架4上。当振动输送机向上运动时,软帘支架带动软帘向外运动将软帘向外推;当振动输送机向下运动时,软帘向内运动,内收软帘。以此基本保持软帘内局部空腔体积变化较小,使软帘内各处的局部气压差较小,有效减小振动输送机振动引起的气流或气旋,减轻片烟或碎末飞扬,同时降低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35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微量位移监控仪
- 下一篇:一种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