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田井下打捞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83339.0 | 申请日: | 2013-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5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毛万里;程维恒;王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拉玛依特隆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李振中 |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田 井下 打捞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油田井下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打捞井下工具的作业,如打捞带打捞头的井下工具,如配水器芯子、液压封隔器座封球棒、开关阀的开关工具等。目前缺乏有效的专用打捞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田井下打捞工具,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打捞油田井下工具,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油田井下打捞工具,打捞工具主要由壳体、弹簧、卡爪、双锥体、橡胶圈和安全剪钉组成,壳体上端内设置着连接螺纹,双锥体套装在壳体里面下端,并通过两个剪钉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卡爪由两个半圆形的卡爪体通过橡胶圈对拼在一起,卡爪下部外圆上设置有槽,橡胶圈就安装在槽内,卡爪下部外面为一锥面,该锥面与双锥体的上锥面贴合在一起,两者与轴线的夹角相同,卡爪下端内壁上水平设置着两个半圆形卡箍,卡箍上端为一平面,下端为锥面,该锥面和双锥体的下锥面与轴线的夹角相同,形成平滑过渡;卡爪里面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面,上面的圆柱面直径较大,两圆柱面之间为一平面台肩,台肩上设置着压缩弹簧。
打捞工具常常用钢丝进行作业,采用钢丝作业时其上面连接加重杆,加重杆上面连接钢丝绳帽。用钢丝将打捞工具下入井里,当打捞工具接触到打捞目标上的打捞头时,继续下放钢丝,使加重杆的重量给打捞工具一个向下的力,呈锥体的打捞头在打捞工具内双锥体下锥面的导引下进入打捞工具里面,打捞头接触到卡爪的卡箍时将卡爪向上推(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卡箍在向上运动的同时也发生径向运动(张开),此时橡胶圈也被撑大,使外径较大的打捞头通过卡箍进入卡爪里面。打捞头通过卡箍后,卡爪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当卡箍的锥面接触到双锥体上锥面时,卡爪受到一个向内的径向力,橡胶圈此时也在收缩,也给卡爪一个收缩力,卡爪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迅速收缩,卡箍抱紧打捞杆。此时上提打捞工具,卡爪的卡箍就紧紧抱住打捞杆,卡箍上端的平面给打捞头下端平面一个向上的力,钢丝的上提拉力完全作业在打捞头上,可将打捞目标物从井里提出。万一目标打捞物被卡住,钢丝的拉力达到或接近其额定拉力值,安全剪钉就会被剪断,打捞工具壳体内的双锥体、卡爪及弹簧脱落,钢丝将壳体提出,可避免拉断钢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打捞油田井下工具,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油田井下打捞工具,如图1所示,打捞工具主要由壳体1、弹簧2、卡爪3、双锥体4、橡胶圈5和安全剪钉6组成,壳体1上端内设置着连接螺纹,双锥体4套装在壳体1里面下端,并通过两个剪钉6与壳体1固定在一起;卡爪3由两个半圆形的卡爪体通过橡胶圈对拼在一起,卡爪3下部外圆上设置有槽,橡胶圈5就安装在槽内。卡爪3下部外面为一锥面,该锥面与双锥体的上锥面贴合在一起,两者与轴线的夹角相同,卡爪下端内壁上水平设置着两个半圆形卡箍,卡箍上端为一平面,下端为锥面,该锥面和双锥体的下锥面与轴线的夹角相同,形成平滑过渡;卡爪3里面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面,上面的圆柱面直径较大,两圆柱面之间为一平面台肩,台肩上设置着压缩弹簧2。
如图1所示,壳体1中心设置有一通孔,使得该打捞工具可用于冲砂打捞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拉玛依特隆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克拉玛依特隆油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3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