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课堂点名计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3085.2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9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倩倩;李龙;陆永耕;陈盼晴;顾杰;陈曦;朱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M1/27 | 分类号: | G06M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课堂 点名 计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课堂的点名计数的课堂点名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院校都要求上课点名以确定学生的出勤率,并依此为依据帮助教师进行对学生平时分的判定,以及督促学生自觉地去课堂上课。
目前已知的点名方式主要有采用辅助装置点名以及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点名。
采用辅助装置点名有:中国专利公开文件CN202422200U“一种监狱服刑人员专用快速点名系统”,该系统由指纹扫描器、网络数据线、多路交换机、多点触摸一体机电脑、电路电源分配控制器、路由器、网络服务器、大型显示屏幕、平板电脑组成一个封闭的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络;指纹扫描器、多路交换机、多点触摸一体机电脑、电路电源分配控制器、路由器、网络服务器通过网络数据线依次连接,并通过显示器显示信息;平板电脑通过路由器无线连接,共同形成一个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数据传输网络,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适宜在学校等场合推广。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点名有:中国专利公开文件CN101763664A“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子点名册”,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子点名册,其特点是让选修某课程的学生坐在制定座位,并拍摄成反映位置关系的初始化数码照片,经过简单的图像分割,为每个座位生成对应的编码序列,然后在相应座位上填上表示座位上是否由学生坐着的数字符号1与0。在接下来的学期里,每次上课只需拍摄一张数码照片,经相同方法处理后在计算机上与初始化的照片进行比对,通过观察对应位置上的数字符号是否匹配来确定学生的出勤状况,来统计旷课次数。本发明可有效减少上课前点名的时间,且每个位置都是预先制定好的,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出勤率的准确性。其不足之处是:需要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并与预先制定的座位所应对应的学生进行比对才能判断相应学生的出勤情况,无法在点名同时进行直观判断;且拍照设备比较昂贵,不利于该设备的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课堂点名计数装置,采用矩阵式键盘作为输入,设备结构简单;利用单片机控制声光提示模块,可以及时、准确实现出勤率的统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课堂点名计数装置,包括键盘输入模块、单片机、声光提示模块以及数码管显示模块;所述键盘输入模块与所述单片机电性相连,用于输入学号并传送至所述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并判断输入的学号是否属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内的学号,并向所述声光提示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所述声光提示模块与所述单片机电性相连,用于在输入的学号属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内的学号时发出一次声光提示,在输入的学号不属于预先存储的数据库内的学号时,发出多次声光提示;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与所述单片机电性相连。
进一步,所述键盘输入模块采用3*4矩阵键盘。
进一步,所述声光提示模块包括一蜂鸣器及至少一LED灯。
进一步,所述数码管显示模块包括4位共阳数码管。
进一步,所述课堂点名计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单片机电性相连的复位模块,所述复位模块包括串联的电阻与电容。
所述复位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电容并联的按键,用于通过所述按键进行手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课堂点名计数装置的积极效果是:
(1)使用方便、安装容易、操作简单;
(2)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课堂点名计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键盘输入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复位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
11、键盘输入模块; 12、单片机;
13、声光提示模块; 131、蜂鸣器; 132、LED灯;
14、数码管显示模块; 15、复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课堂点名计数装置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课堂点名计数装置,包括键盘输入模块11、单片机12、声光提示模块13、数码管显示模块14以及复位模块15。
所述键盘输入模块11与所述单片机12电性相连,用于输入学号并传送至单片机12。所述键盘输入模块11采用3*4矩阵键盘(如图2所示),可以输入学生学号并将其传送给单片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30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