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弯管连接件专用浇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2652.2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春;邹伟星;关曦亮;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鹰普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弯管 连接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弯管连接件专用浇道,具体的说是专用于薄壁弯管连接件的浇注,属于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薄壁弯管连接件的浇注系统是多个独立结构组件拼接而成,由于人工很难控制组件接连接处配合,极易虚焊和错位,而造成钢水浇注时出现紊流和冲砂,产生铸造缺陷废品;制壳时容易造成浆料堆积,无法实现机械手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可靠、稳定、易操作薄壁弯管连接件专用浇道,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蜡模组焊时出现错位、虚焊。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薄壁弯管连接件专用浇道包括主浇道、第一辅助浇道和第二辅助浇道,其特征是:主浇道两端与第一辅助浇道和第二辅助浇道通过互相配合的凹凸块粘合连接。主浇道下端两侧分别通过粘结蜡连接第一内浇口和第二内浇口。所述主浇道下端中心设有下浇道,主浇道与下浇道连接面与主浇道中心线为60°夹角。下浇道两侧分别通过粘结蜡连接第一下浇口和第二下浇口,下浇道与第一下浇口、第二下浇口的夹角为30°。
进一步的,第一辅助浇道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第二辅助浇道为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采用互相配合的凹凸块连接方式避免了连接时发生错位现象;主浇道与下浇道连接面与主浇道中心线为60°夹角,确保了浇注时钢水自下往上顺序充型,有利于型腔内气体排出;下浇道与第一下浇口、第二下浇口的夹角为30°,有利于制壳时浆料的流淌,避免出现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浇道、2-第一内浇口、3-第二内浇口、4-第一辅助浇道、5-第二辅助浇道、6-下浇道、7-第一下浇口、8-第二下浇口、9-薄壁弯管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主浇道1、第一辅助浇道4和第二辅助浇道5,主浇道1两端与第一辅助浇道4和第二辅助浇道5通过互相配合的凹凸块粘合连接,采用互相配合的凹凸块连接方式避免了第一辅助浇道4和第二辅助浇道5连接时发生错位现象。
主浇道1下端两侧分别通过粘结蜡连接第一内浇口2和第二内浇口3,通过第一内浇口2和第二内浇口3分别连接一个薄壁弯管连接件9。
所述主浇道1下端中心设有下浇道6,通过下浇道6连接两个薄壁弯管连接件9。主浇道1与下浇道6连接面与主浇道1中心线为60°夹角,确保了浇注时钢水自下往上顺序充型,有利于型腔内气体排出。
下浇道6两侧分别通过粘结蜡连接第一下浇口7和第二下浇口8,通过第一下浇口7和第二下浇口8连接薄壁弯管连接件9。所述下浇道6与第一下浇口7、第二下浇口8的夹角为30°,有利于制壳时浆料的流淌,避免出现堆积。
所述第一辅助浇道4和第二辅助浇道5为弧形结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薄壁弯管连接件9,弧形结构的第一辅助浇道4和第二辅助浇道5使得钢水在其中流动时更流畅,避免钢水在其中出现紊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稳定、易操作薄壁弯管连接件专用浇道,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蜡模组焊时出现错位、虚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鹰普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鹰普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2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箱翻转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按摩棒的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