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82281.8 | 申请日: | 2013-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3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泳;陈军;许少波;刘群峰;张泽荣;张锦;刘姣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 地址: | 510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桡动脉 止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桡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桡动脉止血器主要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对动脉的压迫止血,其涉及的临床领域包括:血液净化、介入造影检查和治疗、持续有创血压的动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血标本采集以及抢救时的血管通路等。在上述穿刺术后,需要对桡动脉进行较长时间的压迫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其中控制止血压力非常重要,止血压力过小会造成止血失效,病人切口出血的情况,压力过大则容易导致血流阻断和动脉血栓等反应。
目前桡动脉止血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指压包扎和利用止血器止血的方法,人工指压的方法无法保证有效的止血压力,而且长时间指压会造成手指麻木从而导致止血失败,指压的方法还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现有止血器中,气囊型止血器能较好的控制压力,但由于气囊位于动脉切口区域的正上方,限制了医生对切口的观察,而且需要配置气囊和压力计,从而增加了成本。螺旋型止血器同样具有切口不可视和配置压力计造成成本过高的不足,而且螺旋旋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对切口的侧向拉伸,影响止血效果和安全性。此外,以上所述各种止血器由于价格较贵,多为重复利用,这使得病人之间疾病的交叉感染威胁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止血效果好,又避免疾病交叉感染的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包括基板、腕带及设在该基板下侧且与该基板一体成型的止血板,基板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成挂钩,挂钩上均套装有挂环,腕带为一端与一挂环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另一挂环的粘扣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止血板的下侧设有弹性压块。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基板、止血板和弹性压块均采用透明材料。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基板和止血板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酯或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甲醛或聚氨酯或聚酰胺。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弹性压块为医用硅橡胶方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在使用时,将止血板对准桡动脉切口部位,收紧粘扣带,调整合适压力后,扣实粘扣带,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和止血板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具有一次性使用的特点,避免了疾病的交叉感染,此外,本止血器的加压装置采用粘扣带,松紧调节方便且可重复应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板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包括基板1、腕带2及设在该基板1下侧且与该基板1一体成型的止血板3,基板1的两端均向上弯曲成挂钩11,挂钩11上均套装有挂环4,腕带2为一端与一挂环4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另一挂环4的粘扣带。
腕带2包括与一挂环4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和穿过另一挂环4的活动端,腕带2在带体的外侧面和活动端的内侧面上设有相互粘合的粘扣,本一次性桡动脉止血器在使用时,将止血板3对准桡动脉切口部位,拉动腕带2的活动端,收紧粘扣带,调整合适压力后,将活动端粘合在带体的外侧面上来扣实粘扣带,本实用新型的基板1和止血板3为一体成型件,结构简单,具有一次性使用的特点,避免了疾病的交叉感染,此外,本止血器的加压装置采用粘扣带,松紧调节方便且可重复应用,节约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止血板3的下侧设有弹性压块31,弹性压块31为医用硅橡胶方块。
弹性压块31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透明度大于80%,邵氏硬度在10-50之间,具有高透明度和低硬度的特征,采用低硬度医用硅橡胶的弹性压块31与切口接触,保证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压迫部位的对应位移、提高了病人舒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基板1、止血板3和弹性压块31均采用透明材料,透明材料的采用,保证了止血器在使用时,患者桡动脉止血部位的状况可准确观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基板1和止血板3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或聚酯或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甲醛或聚氨酯或聚酰胺,上述材料成本低,方便进行一体成型制造。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2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盘
- 下一篇:高山茶产区后期茶的精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