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81926.6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陆金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1 | 分类号: | F04D29/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屠轶凡 |
地址: | 2014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泵 轴向 平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设备领域的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主给水泵为非核级泵,其在压水堆核电站中主给水泵的主要功能是:对除氧器的来水进行加压,然后除氧器的来水进入高压加热器和蒸汽发生器,使蒸汽发生器生成蒸汽去驱动核电站的主汽轮机发电。而在一回路反应堆停堆的时期阶段,堆内的多余热量也可使主给水泵的给水产生蒸汽,将一回路介质的热量导出,起到冷却一回路的作用。再则是当主汽轮机突然甩负荷或发生蒸汽管道破裂等事故工况时,主给水泵也可起到将多余的热量导出的作用。因此,主给水泵的运行可靠性极为重要。
由于主给水泵是在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的,因此主给水泵的泵轴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相当大的轴向力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主给水泵在设计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造成泵轴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轴向力无法得到平衡,导致主给水泵的泵轴极易损坏,从而危及核电站的运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其可以有效平衡泵轴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轴向力,从而有效维护核电站的运行安全。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后泵盖、轴承托架,平衡鼓、平衡套和泵轴,所述轴承托架与所述后泵盖的后端面固定,所述泵轴轴向贯穿所述后泵盖和所述轴承托架的 圆心;所述平衡鼓在所述后泵盖径向内侧与所述泵轴套接,所述平衡套套接在所述后泵盖和所述平衡鼓径向之间,所述平衡鼓、所述平衡套、所述后泵盖和所述轴承托架之间形成一个平衡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泵盖的顶部设有一个径向的降压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降压通孔通过平衡管路连接主给水泵的吸水室。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套的内圆周上设有沿所述平衡套轴向排列的若干环形的平衡槽。
再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有环形的旋流断口。
进一步的,所述泵轴上还套接有平衡鼓内套,所述平衡鼓的前端面通过所述平衡鼓内套与所述泵轴轴肩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鼓通过位于所述平衡鼓内圆周的平衡螺母与泵轴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套的布氏硬度小于所述平衡鼓的布氏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腔内设有冷却腔压盖和冷却套,所述冷却腔压盖固定在所述轴承托架的前端面上,所述冷却套位于所述冷却腔压盖径向内侧,并与所述轴承托架的前端面固定,所述冷却腔压盖的内圆周和所述冷却套的外圆周之间形成冷却腔。
再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套的内圆周和所述泵轴之间设有套接在所述泵轴上的节流衬套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的技术方案,即在后泵盖的顶端增加一个径向的降压通孔来降低平衡腔内压力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是:在平衡鼓两端形成压力差,使平衡鼓受到一个指向平衡腔的推力F,泵轴也因此受到的拉伸,从而平衡了所述泵轴受到的轴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中平衡套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主给水泵的泵体内沿着泵轴10的轴向设有吸水室和多级压水室(图中未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位于所述多级压水室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包括后泵盖1,轴承托架2、平衡鼓3、平衡套4和泵轴100。
后泵盖1的前端面固定在主给水泵多级压水室的末端,轴承托架2与后泵盖1的后端面固定。泵轴10轴向贯穿后泵盖1和轴承托架2圆心。平衡鼓3在后泵盖1的径向内侧与泵轴10套接。平衡套4套接在后泵盖1的内圆周与平衡鼓3的外圆周之间。平衡套4与后泵盖1轴肩定位,并通过螺栓与后泵盖1固定。平衡鼓3在泵轴10的带动下在平衡套4内旋转,从而成为一减压装置。后泵盖1,轴承托架2、平衡鼓3、平衡套4和泵轴10之间形成了平衡腔100。平衡鼓3和平衡套4之间设有径向间隙,供高压液态水从主给水泵的多级压水室流入平衡腔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81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工业风扇下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