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挂式独轨列车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9370.7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3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铭;李天一;曹恺;张德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B61C3/00;B61H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式独轨 列车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悬挂式独轨交通的驱动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现有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不能完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对于城市空间利用不充分。现有的公共交通对环境影响严重,比如地铁施工与运营过程均会造成噪声污染、水污染等,而且建设周期长。同时公交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降低城市空气质量。
悬挂式独轨交通系统可以解决上述公共交通系统的缺点。所谓悬挂式独轨(Suspended Monorail)交通系统,列车悬挂在下方开口的箱型轨道梁中行驶。轨道梁的内部安装有车辆的走行轨、导向轨、导电轨和其它设备系统的线缆等。与常规铁路相比,悬挂式独轨列车最大的特点在于转向架结构比较特殊,除此以外还有以下优点:
悬挂式独轨交通系统轨道梁是高架起来的,线路结构窄,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采用橡胶轮胎,行驶时无噪声污染,无废气排放;胶轮的粘着性很好,适合在坡度大、曲线半径小的城市道路上运行等。
现有的悬挂式独轨列车采用粘着驱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驱动装置结构复杂检修不方便,在线路上运行时,由于轨道梁是封闭的,一旦驱动装置出现故障,检修时势必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检修成本高;第二,由于采用胶轮系统,橡胶轮胎不仅承担着支撑作用,还要起到驱动和制动的作用,造成橡胶磨损很大,为了运送旅客的安全起见,大都采用高成本、高质量的轮胎,造成运营成本很高。第三,传统电机的齿轮传动结构在运行时振动噪声大,磨耗产生大量热量,而且经过多级传动过程,降低了传递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式独轨列车驱动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设计了一种悬挂式独轨列车转向架的非接触驱动结构,包括转向架和轨道梁。转向架构架中部两侧均设有直线电机的安装座,设有盘形制动装置的车轴通过轴承与转向架构架连接,车轴的两端设有走行轮,转向架构架的前、后两端设有导向轮安装座,两侧均设有安全轮和导向轮;悬挂装置穿过转向架构架中部与枕梁连接,枕梁与转向架构架之间设有空气弹簧,车体通过铰接在悬挂装置下端;轨道梁为下方开口的箱型结构,顶部设有正导电轨,两个负导电轨分别设在轨道梁内侧,感应板的基座焊接在轨道梁内侧与直线电机的安装座相对应的位置。
拆除原有转向架上的粘着驱动装置,包括牵引电动机、联轴节、齿轮箱等,走行轮原有的半轴结构改成一根转动轴,并在空气弹簧下方的构架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直线电机,轨道梁内侧相应的高度安装有感应板。
所述转向架构架侧梁的水平高度与直线电机高度相同,在构架的两端处分别安装有两个导向轮,导向轮与直线电机的高度相同,轨道梁上的感应板同时作为导向轮走行用的导向轨。在转向架构架侧梁端部有走行轮安全轮的安装支架,在安装支架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套走行轮安全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非粘着驱动装置,列车的牵引和制动都是通过直线电机和感应板相互作用实现的,增大了爬坡能力,缓解了走行轮的负担,大大降低了橡胶轮胎的磨耗,增加其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一般地铁的直线电机由于轮轨磨耗,其电机与感应板之间的间隙往往会变小,检修时需要耗费人力检查并及时调整电机的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直线电机为直立安装,而这种直立安装方式避免了因轮轨磨耗产生的问题,可以简化检修流程,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由于减去了牵引电动机等驱动装置,没有齿轮传动中的振动噪声,本交通系统真正实现无噪声污染,同时转向架的自重大大减轻,结构变得轻巧,载客量可以适当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转向架构架1作为骨架安装了其它主要的零部件。转向架构架1中部两侧有直线电机安装座2,直线电机3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2上。直线电机3的形状为扁平的长方体。感应板4的基座焊接在轨道梁5内侧。感应板4的形状为扁平的长条状,安装的高度与直线电机3的高度相同。轨道梁5为下方开口的箱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不受粘着的限制,通过直线电机3与感应板4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93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拉伸弹簧的电缆接线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跟驰驾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