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79292.0 | 申请日: | 2013-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进;张宝昌;曲俐俐;李增军;付大伟;冯海暴;王国之;程志磊;徐加峰;胡子军;毛轶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28 | 分类号: | B66C1/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圆 沉箱 水上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圆体沉箱水上吊装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半圆体沉箱的水上安装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护岸改造工程中,需要大量使用半圆体,为保证半圆体的表观质量,增加美观度以及考虑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半圆体采用竖向一次性预制。以往采用卡环吊索人工挂钩进行半圆体的水上安装,当安装完成后,再通过潜水员潜水进行水下脱钩,由于人工操作水下脱钩困难,尤其在风浪大水质浑浊的不利条件下,半圆体安装时间长、效率低,中国专利ZL200820126142.2及中国专利ZL201020230594.2均公开了两种能够实现在水下自动脱钩的半圆体沉箱吊具,但是由于半圆体沉箱体积大重量重,在起吊和入水时仅靠两个吊钩钩头与半圆体吊孔接触,难以保证吊装过程中的平稳性,尤其是在水中波浪和浮力的作用下,半圆体沉箱重心不稳,保持平衡成为一个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半圆体沉箱平稳吊装并且又能实现自动挂脱钩的半圆体沉箱吊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所述的吊具包括门架和吊钩,吊钩通过吊钩轴轴接在门架的下方,门架由门架横梁及两根门架立杆组成,在门架横梁的下方,设置一个菱形框架,该菱形框架固定在门架立杆上,并且在该菱形框架上设置两个楔形定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定位装置设置在菱形框架的两个对角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楔形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弹簧外套筒,外套内部设置有弹簧,还包括一个锥形头,其中锥形头的一部分安装在弹簧外套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锥形头上设置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菱形框架架体为工字钢。
进一步的,所述的菱形框架中间设置有2条或以上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通过在以往的门架上设置一个固定的菱形框架,在框架的两个相对顶点处设置楔形定位装置,吊装前,先将两个楔形定位装置插入半圆体的吊孔中,再将两个吊钩挂入半圆体侧面的吊孔,如此顺序定位吊装比直接将吊钩移动至侧面吊孔快捷准确;起吊后,由于楔形定位装置的限位作用,半圆体沉箱起吊平稳;入水后也因为有了楔形定位装置的限位作用,使得半圆体在水中不易摇摆,平衡性好,大大提高了半圆体沉箱在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吊装时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吊装时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中楔形定位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圆体沉箱水上安装吊具,所述的吊具包括门架和吊钩,吊钩1通过吊钩轴轴接在门架的下方,门架由门架横梁2及两根门架立杆3组成,在门架横梁2的下方,设置一个菱形框架4,该菱形框架4固定在门架立杆上,并且在该菱形框架4上设置两个楔形定位装置5。所述的楔形定位装置5设置在菱形框架4的两个对角上。如图4所示,楔形定位装置包括一个弹簧外套筒6,外套筒6内部设置有弹簧7,还包括一个锥形头8,其中锥形头8的一部分安装在弹簧外套筒内部,锥形头8上设置有一圈挡圈9,整个菱形框架4架体为四根工字钢焊接而成,在菱形框架4中间设置有2条加强筋10。
在进行半圆体沉箱吊装时,首先将两个楔形定位装置插入半圆体上合适的吊孔位置进行定位,此时套筒内部的弹簧因为吊架及菱形框架的自身重量会受到挤压,待其稳定后对准吊钩与侧面吊孔的位置,挂钩,接下来起吊,半圆体沉箱便可平稳缓慢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92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吨位低净空起重机小车
- 下一篇:汽车减震器升降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