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飞行器机身的复合材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810.7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方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翔宇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8 | 分类号: | B32B5/18;B64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飞行器 机身 复合材料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飞行器机身的复合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机身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把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完整飞机,现有飞机的机身是一种加强的壳体,而且在机身上安装有固定框,航空复合材料可以应用在除发动机、起落架和中央承重结构等其他必须使用金属的部位以外的任何位置上。
但是复合材料的主要缺陷是不耐高温、如果出现裂缝难以及时发现(因为它不是金属,不能用金属探伤检测器直接检查)、同时一些材料的合成技术比金属冶炼还要高,而且复合材料也不具备隐身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飞行器机身的复合材料结构,结构简单,机身重量极轻,而且具备隐身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飞行器机身的复合材料结构,包括表面层,夹心层,中间隔离层以及多个碳纤维层构成,
所述表面层采用提供表面非导电层的玻璃布,夹心层由依次设置的传递板,多层复合材料层构成,所述多层复合材料层被泡沫层填充;
所述传递板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第一低密度碳纤维层,多层复合材料层一侧设置有第二低密度碳纤维层,所述第二低密度碳纤维层通过中间隔离层以及第三高密度碳纤维层固定飞行器机身。
优选的,所述表面层采用无碱玻璃布。
优选的,所述传递板为用于加强传递力的0.55mm厚的合金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不仅具备复合材料重量轻的特点,而且复合材料覆盖于机身,达到了飞机隐身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机身复合层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用于飞行器机身的复合材料结构,包括表面层1,夹心层2,中间隔离层3以及多个碳纤维层构成,
所述表面层1采用提供表面非导电层的玻璃布,夹心层2由依次设置的传递板4,多层复合材料层5构成,所述多层复合材料层5被泡沫层6填充;
所述传递板4与表面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低密度碳纤维层7,多层复合材料层5一侧设置有第二低密度碳纤维层8,所述第二低密度碳纤维层8通过中间隔离层3以及第三高密度碳纤维层9固定飞行器机身。
表面层采用无碱玻璃布。传递板为用于加强传递力的0.55mm厚的合金铝。
多层复合材料层内部吸收大部分雷达波;第一低密度碳纤维层以及第二低密度碳纤维层为半导体材料,表面网孔提供50%透波率,能吸收部分雷达波,中间隔离层提供刺激反射区域,进一步吸收雷达波,第三高密度碳纤维层与机身形成内部空间屏蔽,吸收最后残余雷达波。
外界的雷达波依次通过上述复合材料层,雷达波消失殆尽,达到了隐身功能,而且复合层的使用,机身重量极轻,结构简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翔宇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翔宇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8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条形花纹粉末涂料涂层结构
- 下一篇:八边封制袋机的底面加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