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多级机站局部集中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8169.7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球;陆秋琴;郭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多级 局部 集中 通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通风与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多级机站局部集中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多级机站通风方法是在我国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通风方法,它是在通风系统内由多台风机串、并联组成的各级机站再串联,以达到使风量分配平衡、风压分布均匀的通风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漏风小、能耗低、风机效率高、易于调节等优点。目前已在许多矿山推广应用。一个完整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由如下多级机站组成:
I级机站:为压人式机站,机站设置于系统进风段,新鲜风流经它引导进入井下,它的风量一般为全矿总风量,风量较大,多采用2~4台风机并联,在对通风压力有严格要求的矿山,I级机站的作用至关重要,其风压大小和控制范围的确定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全系统内的压力分布状态。
II级机站:起通风压力接力和作业区引风的作用,是保证作业区供风的主要风机。根据分风方式不同,风机设置的位置也不同。II级机站是否需要及其能力大小,取决于机站在系统中的位置及I级机站能否控制作业区。当通风系统中无I级机站时,II级机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直接影响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效果。
III级机站:为抽出式风机,在采区的回风部分,III级机站是否设置,取决于采区的通风阻力及其它各级机站的设置形式。
IV级机站:是全系统的总回风机站,其作用是防止自然风流的干扰,阻止风流在回风系统中乱窜。它将各采区排出的污风集中起来排至地表。
除此以外,在风阻较大的区域,可增加部分附加机站,但从作用上划分,这些机站应属某级机站的扩展或补充。
经过多年的开采,我国地下矿的开采深度不断加深,导致风路越来越长,通风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来并没有采用多级机站通风方法的地下矿,最后也被迫改用多级机站通风方法,使得井下风机的安装数量大增,每年用于建设和管理井下机站及其通风构筑物的投资也大增。目前,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中的机站越来越分散,分级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风量调节设施的作用越来越关键。
由于井下通风系统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目前采用或改用多级机站通风方法的地下矿通风效果普遍欠佳。这种低效的通风效果经常促使井下通风系统风流发生紊乱。该紊乱现象具体表现为:风流流向失控、风量大小难以调节、新鲜风流过早短路、工作面通风困难、污风串联,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因无法排出而大量积聚,一旦发生火灾,对风流的调控根本无法进行;若是中、高温矿床,则风流无法有效降温除湿。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井下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结构样式单一、整个通风系统既复杂又庞大,没有建立起分散集中制的理念;
(2)随着矿石开采不断向深部延伸,井下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结构调整异常困难;
(3)风机的安装数量、安装位置以及机站几何空间结构形式无法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
(4)因通风系统越来越庞大,风流流向和风量调节越来越困难,难以实现井下火灾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多级机站局部集中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将复杂而庞大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人为地分离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局部集中通风子系统,以便使局部集中通风子系统既易于取得良好的通风优势,又易于进行风流调控与防灾救灾。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下多级机站局部集中通风结构,包括部署在通风系统内的相互独立的一个或多个局部集中进风-局部集中回风结构和/或局部分散进风-局部集中回风结构;
所述局部集中进风-局部集中回风结构包括进风天井2,和进风天井2通过多个运输大巷3连通的专用回风天井7,和专用回风天井7连通的回风机站联络巷8,和运输大巷3通过通风联络巷5连通的多个中段通风天井4;所述进风天井2和与其相连的多个分风巷道构成进风段10,所述专用回风天井7和与其相连的多个回风巷道构成回风段11,在所述进风段10的多个分风巷道内设置风窗6,在与专用回风天井7相连的专用回风平巷内设置回风机站9;
所述局部分散进风-局部集中回风结构包括由多个进风巷道构成的进风段10,和进风段10通过多个运输大巷3连通的专用回风天井7,和专用回风天井7连通的回风机站联络巷8,和运输大巷3通过通风联络巷5连通的多个中段通风天井4;所述专用回风天井7和与其相连的多个回风巷道构成回风段11,在所述回风段11的多个回风巷道内设置风窗6或中段回风机站12,在与专用回风天井7相连的专用回风平巷内设置回风机站9。
在所述回风段11的多个回风巷道内水平安装有中段回风机站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8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斯抽放管排污器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预应力拉索固定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