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晃头型拟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766.6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奕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巨帝北洋钓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5/00 | 分类号: | A01K8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诱捕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的晃头型拟饵。
背景技术
在钓鱼活动中为了吸引大型鱼类咬钩,除了精制饵料之外,通常还会采用各式各样的拟饵,将鱼钩设在拟饵本体上,该拟饵在水流以及浮力作用下产生类似小鱼游动的动作,可以诱导大型鱼类更加容易将拟饵当作捕食对象而咬钩。但是,目前普通的拟饵本体大多采用板式或空心结构,仅将拟饵本体的外形制成鱼形,但拟饵本体的鱼身及鱼头为厚度很薄的板式或空心结构,拟饵本体的重量较轻,远投性差,而且鱼头、鱼身不能相对活动地产生晃动动作,不能在水中进行更好地扰流,拍打出更大的水花,仿真效果有限,不能给大型鱼类形成足够的捕食诱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晃头型拟饵,其远投性好,鱼头和鱼身可以作相对的上、下晃动,并产生撞击声,能在水中进行更好地扰流,拍打出更大的水花,具有非常逼真的仿真效果,提高对大型鱼类的诱捕成功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晃头型拟饵,具有包括鱼头和鱼身的拟饵本体,所述鱼头和鱼身为实心体,鱼头和鱼身可活动地连接,鱼头和鱼身可以作相对的上、下晃动动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鱼头的底部向前下方伸出一条舌板,所述舌板超出鱼头的前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鱼身的前部设有一向前伸出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开有安装孔,所述鱼头的后部设有安装槽,连接板的前部伸入安装槽中,横向贯穿鱼头两侧的轴件穿过安装槽侧壁以及安装板后将鱼头和鱼身可活动地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件是螺栓,螺栓穿过鱼头后通过螺母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的前端面为内凹圆弧面,在内凹圆弧面的中部设置向前伸出的连接板;所述鱼头的后端面是与鱼身前端面形状相适配的外凸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鱼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鱼眼,两鱼眼设有贯通安装槽的孔,所述轴件穿过该孔和安装板将鱼头和鱼身活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鱼身的背部和腹部设有突出的鱼鳍,在鱼身背部前侧设有鱼线挂孔,在鱼身的后端和腹部前侧分别设有安装鱼钩的鱼钩挂孔。
进一步地,所述拟饵本体为铝镁材质精雕而成,在拟饵本体的俯视方向上看,从鱼头向鱼身尾部由宽逐渐变窄,在靠近鱼身尾部的下侧设有向左、右两侧对称外伸的挡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拟饵本体为实心体,而不是板式结构,重量较重,拟饵的远投性好,鱼头和鱼身可活动地连接,鱼头和鱼身可以作相对的上、下晃动动作,并产生撞击声,晃动的鱼头、鱼身能在水中进行扰流,拍打出更大的水花,具有非常逼真的仿真效果。
2、在鱼头的底部增加舌板,舌板可以加大水阻面积,撞击水面产生较大的水花并增加鱼体摆动的频率,防止拟饵下降过快,同时由于鱼头部向前下方伸出一条长舌板,可由舌板触碰暗礁等障碍物,使拟饵本体远离障碍物,还因鱼头部较重略为朝下,而鱼尾、鱼身部的鱼钩位于较高位置,从而避免鱼钩与水中的缠绕物缠绕,防止拟饵挂底。
3、用于鱼头和鱼身活动铰接的轴件设置在鱼眼处,既具有立体感地装饰了鱼眼,又掩饰了影响外观的轴件,而且鱼头和鱼身采用相适配的凹、凸端面来结合,能够减少连接板和安装槽连接部位的外露,提高了拟饵的外观质量。
4、鱼头向鱼身尾部由宽逐渐变窄,接近真实鱼体形状,在靠近鱼身尾部的下侧设有向左、右两侧对称外伸的挡片,既有利于保持拟饵的平衡,又能够扰流,使得水流经过翼片时被抛出水花,吸引鱼类的注意,提高诱鱼捕食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拟饵本体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被鱼线拖动时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图(鱼线未示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拟饵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巨帝北洋钓具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巨帝北洋钓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