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可给药叠加套囊的气管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6503.5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7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龙;王志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桂龙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23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叠加 气管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呼吸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给药叠加套囊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对全身性麻醉的手术患者,需要使用气管导管来对病人进行辅助呼吸,在使用时将导管插入病人气管后,由于导管的刺激会造成病人呛咳、气道分泌物多阻塞气道、气道膜水肿损伤等不良情况,针对上述缺点设计出专利号为ZL200720027771.5的一种双套囊气管内注药式气管导管,该气管导管可同时进行机械通气及气管内给药治疗,但是由于该结构中给药套囊及注气套囊位于不同位置,病人患处与敷药处位置不相同,因此实际使用时对病人气道处的给药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中这些缺点,提供另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具有可给药叠加套囊的气管导管,具有工艺制作简单,即可实现对病人进行辅助呼吸,又可实现在病人气管处的给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可给药叠加套囊的气管导管,包括插入气管的导管,导管的管壁中布置细钢丝,导管一端的外围密封连接注气套囊,充气管一端的出口位于所述注气套囊中,充气管另一端与充气设备连接,位于所述注气套囊的外围设置给药套囊,药管一端的出口位于所述给药套囊中,药管另一端与给药设备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充气管以及药管分别附着于所述导管的管壁。
所述给药套囊由具有渗透功能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注气套囊的外围设置给药套囊,使给药套囊的体积随注气套囊进气膨胀后增大,通过在注药接头内加入药物进入给药套囊中,由于给药套囊为具有渗透功能的材料制成,使药物渗透到病人的气管内,从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人患处,解决了以往因敷药与病人患处不一致而出现的给药效果差的问题,可同时进行通气及给药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充气及加入药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入气管的导管2,导管2的管壁中布置细钢丝6,细钢丝6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导管2的管壁中,导管2一端的外围密封连接注气套囊7,充气管4一端的出口8位于所述注气套囊7中,充气管4另一端借助注气接头5与充气设备连接;位于注气套囊7的外围设置给药套囊11,由于给药套囊11为具有渗透功能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半透膜),药管10一端的出口9位于给药套囊11中,药管10另一端借助药物进口管3与给药设备连接。充气管4以及药管10的大部分在道管2注塑时分别注塑附着于导管2的管壁,在图1中1为导管2另一端的接头,其与氧气设备连接。
如图2所示,通过充气设备将气体由充气管4注入注气套囊7中,注气套囊7膨胀后撑起给药套囊11,然后通过药物进口管3将药物12由药管10注入给药套囊11,通过给药套囊11上均匀分布规则的圆孔渗透到病人的气管内,从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人患处。
本实用新型除用于人体呼吸领域外还可应用于导尿管领域,上述给药套囊11如不采用具有渗透功能的材料制作,还可在给药套囊11上规则布置多个微孔,也可实现药物的渗透功能。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桂龙,未经王桂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6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部分贯通的抗拉预应力桩芯
- 下一篇:一种化学实验用铁架台